22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欲寻不同,先得找到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凝练的语言艺术作品,都押韵,在当时代都可以用来吟唱。
这就是它们的相同之处。但这和后来的元曲、如今的现代歌词好像又没什么区别,都带有同样的特征。
那还有其他相同之处吗?单独谈“唐诗”、“宋词”。
是有的。
唐朝诗坛是中国古诗的鼎盛时期,在初唐出现了“格律诗”,也就是后来称的“近体诗”,同时我们把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诗(包括平仄格律出现前后的都算)称为“古体诗”。而古体诗除了不遵守平仄之外,押韵灵活,长短不拘,像极了文言文版的现代诗。
同时,古体诗也像极了规整之前的词牌。
根据现有的资料,词牌发端于唐,最早称为“曲子词”。而在诗被格律高端化之后,同时由于唐朝民族大融合,民间音乐也趋向复杂多样,就产生了适合宴乐的长短句,也就是“诗余”,经过晚唐温庭筠、韦庄,五代十国冯延巳、南唐二主,宋朝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周邦彦这些大家的不断开拓改进,才渐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词的诞生先天就打下了格律的印记,以此区别于同样句式长短不齐的古体诗。
但是平仄格律的诞生不但影响形成了格律诗,同时对古体诗也影响巨大,唐以后的古体诗虽然长短不齐,句式自由,一般句内都开始遵守平仄,这是发展的必然,所以唐以后的古体诗,发展成为“律古”。
也就是说唐诗中和宋词最像的文体就是“律古”。它是古体诗,却遵守格律,但又不是遵守格律和词牌名的词牌。
要找出律古和词牌的区别,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其实在词牌的形成过程中,一首律古如果能和音乐传唱,然后又有人用相同的曲调,相同的格式填写了新的律古,这首律古就有可能成为词牌流传下来。
比如说韩翃的《章台柳》,就是他写了给老情人的一首古体诗: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如果章台柳看了这个就忘了,这便是首古体诗,可章台柳看了之后怒不可遏,按照这个格式写了一封回信骂人: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同一种格式下出现了新填的词,这个就是个词牌了。
所以《章台柳·寄柳氏》既是古体诗,又是词牌。但这种情况是在词牌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到了周邦彦完整地规范了各种词牌的格式之后,就极少出现了。随着音乐的散佚,词牌逐渐成为吟诵体,和诗一样渐渐脱离了音乐,只按照汉字的平仄声韵来合律了。音乐附着体的形式就交给了元曲,到现代成为歌词。
从这一点来看,词牌和古体诗简直就是同根同源,只是后来音乐规范了词牌并把格式固定下来,代代相传,填词的时候不能变通。而古体诗却还是自由发展,随性浪漫。
区别总结
唐诗中的近体诗和词牌的区别是可见的,明显的。
近体诗中的绝句、律诗、排律三种格式,句子的长短是固定,不是五言就是七言,没有长短句。然后近体诗押韵必须是平声韵,不能换韵,不能押邻韵,以《平水韵》核韵为主;而词牌押韵灵活,可以平仄同押,可以押邻韵,一般用《词林正韵》检验。
同时,唐诗的内容大多高大上,以情怀家国为主,而宋词大多以个人小情调、小感情为主。这个倒不是唐、宋的区别,即使是宋诗也是大情怀,直到苏轼、辛弃疾手上,诗词开始合流,宋词也同样开始视野开阔,词风清正起来。
而古体诗和宋词的区别,就如前面所言,只是词牌格式固定,古体诗更加自由的区别了。
其实这样对比是“见山不是山”之后的回答,有些太过细了。
还是这样吧。唐诗是唐朝的诗歌,宋词是宋代的词牌。
嗯,这就够了。
它们都是凝练的语言艺术作品,都押韵,在当时代都可以用来吟唱。
这就是它们的相同之处。但这和后来的元曲、如今的现代歌词好像又没什么区别,都带有同样的特征。
那还有其他相同之处吗?单独谈“唐诗”、“宋词”。
是有的。
唐朝诗坛是中国古诗的鼎盛时期,在初唐出现了“格律诗”,也就是后来称的“近体诗”,同时我们把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诗(包括平仄格律出现前后的都算)称为“古体诗”。而古体诗除了不遵守平仄之外,押韵灵活,长短不拘,像极了文言文版的现代诗。
同时,古体诗也像极了规整之前的词牌。
根据现有的资料,词牌发端于唐,最早称为“曲子词”。而在诗被格律高端化之后,同时由于唐朝民族大融合,民间音乐也趋向复杂多样,就产生了适合宴乐的长短句,也就是“诗余”,经过晚唐温庭筠、韦庄,五代十国冯延巳、南唐二主,宋朝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周邦彦这些大家的不断开拓改进,才渐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词的诞生先天就打下了格律的印记,以此区别于同样句式长短不齐的古体诗。
但是平仄格律的诞生不但影响形成了格律诗,同时对古体诗也影响巨大,唐以后的古体诗虽然长短不齐,句式自由,一般句内都开始遵守平仄,这是发展的必然,所以唐以后的古体诗,发展成为“律古”。
也就是说唐诗中和宋词最像的文体就是“律古”。它是古体诗,却遵守格律,但又不是遵守格律和词牌名的词牌。
要找出律古和词牌的区别,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其实在词牌的形成过程中,一首律古如果能和音乐传唱,然后又有人用相同的曲调,相同的格式填写了新的律古,这首律古就有可能成为词牌流传下来。
比如说韩翃的《章台柳》,就是他写了给老情人的一首古体诗: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如果章台柳看了这个就忘了,这便是首古体诗,可章台柳看了之后怒不可遏,按照这个格式写了一封回信骂人: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同一种格式下出现了新填的词,这个就是个词牌了。
所以《章台柳·寄柳氏》既是古体诗,又是词牌。但这种情况是在词牌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到了周邦彦完整地规范了各种词牌的格式之后,就极少出现了。随着音乐的散佚,词牌逐渐成为吟诵体,和诗一样渐渐脱离了音乐,只按照汉字的平仄声韵来合律了。音乐附着体的形式就交给了元曲,到现代成为歌词。
从这一点来看,词牌和古体诗简直就是同根同源,只是后来音乐规范了词牌并把格式固定下来,代代相传,填词的时候不能变通。而古体诗却还是自由发展,随性浪漫。
区别总结
唐诗中的近体诗和词牌的区别是可见的,明显的。
近体诗中的绝句、律诗、排律三种格式,句子的长短是固定,不是五言就是七言,没有长短句。然后近体诗押韵必须是平声韵,不能换韵,不能押邻韵,以《平水韵》核韵为主;而词牌押韵灵活,可以平仄同押,可以押邻韵,一般用《词林正韵》检验。
同时,唐诗的内容大多高大上,以情怀家国为主,而宋词大多以个人小情调、小感情为主。这个倒不是唐、宋的区别,即使是宋诗也是大情怀,直到苏轼、辛弃疾手上,诗词开始合流,宋词也同样开始视野开阔,词风清正起来。
而古体诗和宋词的区别,就如前面所言,只是词牌格式固定,古体诗更加自由的区别了。
其实这样对比是“见山不是山”之后的回答,有些太过细了。
还是这样吧。唐诗是唐朝的诗歌,宋词是宋代的词牌。
嗯,这就够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还是特别的喜欢唐诗的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诗歌的风格流派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如王维 的田园诗恬静幽美,李白的诗歌奔放飘逸,杜蒲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诗 通俗平易,李商隐的诗精工秀等.是诗人的性格,气质,阅历,素养等方面的 写照.
唐朝建立迎来了诗歌发展的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创作大多蕴涵南朝的浮 艳风格,题材狭窄,缺乏真情实感.武则天时期,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圹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才调琮横,气象宏阔,声律及 风骨有的唐诗得以正式形成.
盛唐时期的诗人,对国家和民族豆油一种自豪感,他们大多热心功名,胸怀 大志,志气高远,这使他们的诗歌不仅富有风骨,而且比建安诗人更带高昂 明朗的基调,蓬勃旺盛的情感,磅礴壮大的气势. 盛唐诗人开创了众多流派,以高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 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派别,以孟浩然,王维等代表山水田园诗派,描写山川的 自然和田园闲适生活,使山水的内容更加丰富.盛唐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开 元盛世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李白的诗内容广泛,想象丰富,豪情奔放,神采飞 扬,充分表现了盛唐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安史之乱后,诗歌的风格表现为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叙事严谨,真实反映唐 朝由盛转衰.
晚唐的唐朝衰落期,在这末世中,出现了大量咏史诗人,他们身 上映照着黯淡的落日余晖,发出的是衰世的悲凉,诗歌中带有深沉的感伤.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诗歌的风格流派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如王维 的田园诗恬静幽美,李白的诗歌奔放飘逸,杜蒲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诗 通俗平易,李商隐的诗精工秀等.是诗人的性格,气质,阅历,素养等方面的 写照.
唐朝建立迎来了诗歌发展的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创作大多蕴涵南朝的浮 艳风格,题材狭窄,缺乏真情实感.武则天时期,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圹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才调琮横,气象宏阔,声律及 风骨有的唐诗得以正式形成.
盛唐时期的诗人,对国家和民族豆油一种自豪感,他们大多热心功名,胸怀 大志,志气高远,这使他们的诗歌不仅富有风骨,而且比建安诗人更带高昂 明朗的基调,蓬勃旺盛的情感,磅礴壮大的气势. 盛唐诗人开创了众多流派,以高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 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派别,以孟浩然,王维等代表山水田园诗派,描写山川的 自然和田园闲适生活,使山水的内容更加丰富.盛唐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开 元盛世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李白的诗内容广泛,想象丰富,豪情奔放,神采飞 扬,充分表现了盛唐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安史之乱后,诗歌的风格表现为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叙事严谨,真实反映唐 朝由盛转衰.
晚唐的唐朝衰落期,在这末世中,出现了大量咏史诗人,他们身 上映照着黯淡的落日余晖,发出的是衰世的悲凉,诗歌中带有深沉的感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