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中考成绩,学习要努力,初三学生怎么样找到正确的方向呢? 5
为了中考成绩,学习时需要努力,但是方向不对,再努力也会白费
看看我们周围的学生,整天都在“学习”中:勤勤恳恳地做许许多多的练习题,为了获取高分,埋头苦学于大题、难题,熬夜到凌晨还在挑灯夜战……
获得的学习效果是怎么样呢?实际情况可能和所付出的努力的相差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不明白学习的总时间不等于学习成绩
每一名学生都想在中考中取得高分,为了可以把成绩的提高一直努力把学习时间尽量延长,结果呢?人越学越累,成绩却原地不动,甚至会有所退步。因为要想取得学习效果,必须有了高效的学习效率再投入学习时间。只有在保证学习效率的情况下,学习成绩才可能和学习时间成正比。在学习方法没有养成的情况下,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是成反比的。投入学习时间的结果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就降低了学习效率。肯花时间学习,还需要正确学习,用对方法。
二、学习上压力重重,学习动力却不足
我们都在说,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但是要把重重的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是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的。压力不能过大,不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要始终保持进取的希望。碰到挫折,要深入分析原因,要确信自己的学习能力,现在的失败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现在遇到的压力,自己是可以克服的,自己是有能力抵抗压力,提升中考的学习成绩的。维持自己学习的强大动力,把所有的压力都变成学习的助力,我们学生就可以不惧一切阻力。
三、陷入题海战不一定可以取得高分
我们可以在考试后看到,大多数学生的考试分数都低于自己真实的学习水平。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总会在自己会的题目上丢分。如果学生能做到会的题保证不犯错,学习成绩就会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很多学生总是练习做更新更难的题,其实最有效的学习,应该是考虑怎样不丢分或少丢分。我们要记住,把真实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就可以提升学习成绩。
四、做题的感觉好不一定可以取得高分
很多学生做题时,自我感觉良好,发下试卷后发现分数是那么不理想。我们要明白感觉好则意味着题目容易,也意味着自己容易掉以轻心。同时,平时比自己水平低的同学也可能做对,就会赶上自己,而平时水平高的同学当然也会做,也就失去没有追赶他们的机会。成绩最后自然就不理想。
我们做题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很多试题都是有陷阱的,感觉良好可能意味着自己容易掉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