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起源的四种理论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神源论(亦称“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客观唯心主义。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孔子“天生德于予”,把道德起源归于天。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家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证陷害他人,不贪不义之财等);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饭酒)说成是上帝神明对人的启示,后来,成为宗教的道德戒律,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二、 心源论(亦称“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恶的意志。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规范不是后来形成的,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国近代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趋乐避苦”的天性。快乐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恶,善良是从本性中产生的。
三、庸俗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机械唯物主义。 德国的思想家考茨基从动物的本能中寻找道德的根源,如“合群”、“母爱”等,把人的道德看成是动物本能的演化。
四、感觉欲望论(亦称“自然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望 旧唯物主义者反对从神出发,而从人出发,反对神道主义,主张人道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自然表现,是人的真实的、健康的“本性”,而恶行、罪过只不过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从虚幻的天国拉回到了世俗的人间,但他们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永恒的人性,因而最终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
二、 心源论(亦称“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恶的意志。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规范不是后来形成的,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国近代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趋乐避苦”的天性。快乐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恶,善良是从本性中产生的。
三、庸俗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机械唯物主义。 德国的思想家考茨基从动物的本能中寻找道德的根源,如“合群”、“母爱”等,把人的道德看成是动物本能的演化。
四、感觉欲望论(亦称“自然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望 旧唯物主义者反对从神出发,而从人出发,反对神道主义,主张人道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自然表现,是人的真实的、健康的“本性”,而恶行、罪过只不过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从虚幻的天国拉回到了世俗的人间,但他们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永恒的人性,因而最终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
展开全部
道德起源的四种理论包括:神源论、心源论、习俗源论和社交源论。
1. 神源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这种观点在董仲舒和孔子等思想家的著作中都有提及,他们认为道德起源于天或天道。
2. 心源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这种观点在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的著作中有所体现,他们认为人性本善或本恶,而道德来源于人的内在本质。
3. 习俗源论:道德起源于社会习俗。这种观点在亚里士多德和休谟等思想家的著作中有所阐述,他们认为道德是社会共同体的产物,人们通过习俗和惯例来形成道德规范。
4. 社交源论:道德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支持。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心理学和交际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他们认为道德是社交行为和人际关系的产物,人们通过交往和互动来建立道德准则。
这四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它们可以互相补充,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道德的起源和发展。
1. 神源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这种观点在董仲舒和孔子等思想家的著作中都有提及,他们认为道德起源于天或天道。
2. 心源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这种观点在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的著作中有所体现,他们认为人性本善或本恶,而道德来源于人的内在本质。
3. 习俗源论:道德起源于社会习俗。这种观点在亚里士多德和休谟等思想家的著作中有所阐述,他们认为道德是社会共同体的产物,人们通过习俗和惯例来形成道德规范。
4. 社交源论:道德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支持。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心理学和交际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他们认为道德是社交行为和人际关系的产物,人们通过交往和互动来建立道德准则。
这四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它们可以互相补充,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道德的起源和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