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佛教大师解决一个问题
为什么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可是弥勒菩萨却比释迦摩尼早学佛40年?详见《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为什么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可是弥勒菩萨却比释迦摩尼早学佛40年?详见《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展开
9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原文是这样的,释迦回忆说:
‘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物,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
这里面,第一说明了:为何释迦牟尼佛先弥勒成佛,进而又说明了:释迦牟尼佛成最正觉是的因缘,就是那十疾。这与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的愿望也是息息相关的,释迦摩尼佛在过去生中发愿要入五浊恶世中度化众生,因此选择了我们这个污浊遍满的世界,成佛道。他之所以能够于弥勒菩萨后42劫发道意,而先弥勒成佛,这完全取决于释迦牟尼佛的精进力。
而在《法华经》中,文殊师利菩萨也为众人讲述了弥勒过去生中的因缘,曾经文殊师利菩萨有八个弟子,七个已经成佛,最后成佛的是燃灯佛,其中有一个叫做“求名”的弟子,还未成佛,因为他喜欢求名求利,常生在富贵家,喜好享乐,但因为他的慈悲心,和他对诸佛的供养心,而最终也会得道。那么这个“求名”就是将来再五十六亿年以后,来我们人间成佛的弥勒菩萨。 而弥勒菩萨的名字是“慈心氏”又叫“无能胜”。虽然他喜好享乐,不断烦恼,但是他的慈悲心是无人可以胜过的。
另外补充一个常识:什么是劫?劫有小、中、大三者,一小劫:人寿从十岁,每一百年增加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又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少一岁,减至十岁,这一增一减,各叫一个小劫,有的也把一增一减,一个来回,叫做一小劫。合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合此八十中劫,为一大劫。
南无阿弥陀佛!
‘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物,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
这里面,第一说明了:为何释迦牟尼佛先弥勒成佛,进而又说明了:释迦牟尼佛成最正觉是的因缘,就是那十疾。这与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的愿望也是息息相关的,释迦摩尼佛在过去生中发愿要入五浊恶世中度化众生,因此选择了我们这个污浊遍满的世界,成佛道。他之所以能够于弥勒菩萨后42劫发道意,而先弥勒成佛,这完全取决于释迦牟尼佛的精进力。
而在《法华经》中,文殊师利菩萨也为众人讲述了弥勒过去生中的因缘,曾经文殊师利菩萨有八个弟子,七个已经成佛,最后成佛的是燃灯佛,其中有一个叫做“求名”的弟子,还未成佛,因为他喜欢求名求利,常生在富贵家,喜好享乐,但因为他的慈悲心,和他对诸佛的供养心,而最终也会得道。那么这个“求名”就是将来再五十六亿年以后,来我们人间成佛的弥勒菩萨。 而弥勒菩萨的名字是“慈心氏”又叫“无能胜”。虽然他喜好享乐,不断烦恼,但是他的慈悲心是无人可以胜过的。
另外补充一个常识:什么是劫?劫有小、中、大三者,一小劫:人寿从十岁,每一百年增加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又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少一岁,减至十岁,这一增一减,各叫一个小劫,有的也把一增一减,一个来回,叫做一小劫。合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合此八十中劫,为一大劫。
南无阿弥陀佛!
展开全部
一楼的同修,弥勒菩萨就是阿逸多菩萨,也叫慈氏菩萨,不是两个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辩破加内沙“大乘非佛说”邪见:
释迦世尊,因地时发愿:愿于五浊恶世成等正觉。而很多古佛,发愿于净土成佛。
于净土成佛者,仅有一会说法:说成佛之道,以净土众生善根福德深厚,堪闻“唯一佛乘”而信受奉行。
于五浊恶世成佛者,须三会说法:一说声闻缘觉之法,摄取小乘根性人,得以解脱生死。是为阿含诸经。二说真如总相与别相,摄取大乘根性人,得以触证真心,入大乘门,悟后起修,不退大乘佛菩提。是为般若诸经。三说一切种智,摄取悟后菩萨乃至初地以上菩萨,进修成佛之道。是为唯识方广诸经。
以上三会说法,渐次深广细微。后两类经典,一切凡夫及小乘圣贤不能实知。
世尊入灭后,初次五百人结集,以凡夫为主,得阿罗汉果之声闻弟子主持。此二类人,不解诸法实相,未证真心,不能结集般若、唯识经典,仅能结集解脱道之法。阿含诸经,有说般若、唯识法义之名相,皆是一笔带过,不能深入。以结集者无有能力发起般若智慧,何况能结集有关一切种智之甚深极甚深法义?因而,结集完毕之后,就有悟后菩萨说:“我等亦当结集”。是为“窟外结集”,所结集者,即是今日般若、唯识诸经,其中法义之深妙,阿罗汉穷劫思维不能测度。而声闻比丘,并未将多现在家相的悟后菩萨所作之“窟外结集”之事实记载于经中,故阿含经中,仅见声闻弟子结集之描述,未见菩萨结集的描述。
正信佛子,无须做“考据学”研究,只须深入经藏,即能感受三类经典中所显示智慧的深浅。即能信受“大乘佛法,出自佛之金口”。
百余年后,又有以声闻人为主的“七百结集”,内容以“律藏”为主。再后,分化为“部派佛教”,其中法义,或正或误。鲜有大乘正法出现。继续演化,则正法在古印度消失,东方震旦,有大乘正法延续不断。
今末法季,科学、考据学为诸多薄福凡夫信受。然而,其研究内容,多以部派佛教文献为研究对象,少有以初次“五百结集”的阿含诸经为研究对象。致于“窟外结集”之大乘经典,研究者更无智慧可入。以为佛说“矛盾”。却不知般若、唯识经典,须是初地以上通达位菩萨方能实知,方能宣说。
彼等诸人,犹如小学生诽谤“微积分不是数学”,以其仅能了知四则运算,不知方程式之演算,何况微积分。小学生研究微积分,无非戏论。
如上之人,宣说:“大乘非佛说”,肯定自认为的“原始佛教”而否定大乘,说大乘佛法为“神话的佛教”。乃至不承认菩萨、佛;只承认阿罗汉,将佛说为“大阿罗汉”。或者否定真心“不生不灭”。如是等等邪说,其势渐成。挖去佛法之根本,实为毁坏佛法。
不信佛说,不信祖师说,不对佛法信解行证;盲目崇拜“哲学教授”之研究。信受以世间法为业的历史学家、佛学研究者。岂是正信佛子!岂有资格坐法座之上,开示学人!
若释迦世尊出现世间,仅说解脱道而未说佛菩提道。则不名为佛,则佛在世间,化缘未尽,无有灭度之理。则“佛法”二字,将改为“阿罗汉法”,则诸大菩萨,出世度生等,即成妄说。此其一也!
大乘佛法之深妙智慧,若非佛说。则更有智慧超于佛者,则佛不名“正遍知”,则一切悟后菩萨,反不如修习世间法之声闻人智慧深利。则千余年来,大乘佛教即成后世伪造,即成虚妄。
如是谤佛谤法之言说,必成无间重罪。必将令释迦牟尼佛之正法如悬丝、如风烛。一切正信佛子,就算无力触证诸法实相,就算存种种疑惑,也应当尽力护持佛之正法,岂能坐视佛法毁于教内教外有“大名望”之无知者手中!
如下二偈,供养一切见闻者:
钝根小智闻一乘,畏怖发心经多劫;
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
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
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
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释迦世尊,因地时发愿:愿于五浊恶世成等正觉。而很多古佛,发愿于净土成佛。
于净土成佛者,仅有一会说法:说成佛之道,以净土众生善根福德深厚,堪闻“唯一佛乘”而信受奉行。
于五浊恶世成佛者,须三会说法:一说声闻缘觉之法,摄取小乘根性人,得以解脱生死。是为阿含诸经。二说真如总相与别相,摄取大乘根性人,得以触证真心,入大乘门,悟后起修,不退大乘佛菩提。是为般若诸经。三说一切种智,摄取悟后菩萨乃至初地以上菩萨,进修成佛之道。是为唯识方广诸经。
以上三会说法,渐次深广细微。后两类经典,一切凡夫及小乘圣贤不能实知。
世尊入灭后,初次五百人结集,以凡夫为主,得阿罗汉果之声闻弟子主持。此二类人,不解诸法实相,未证真心,不能结集般若、唯识经典,仅能结集解脱道之法。阿含诸经,有说般若、唯识法义之名相,皆是一笔带过,不能深入。以结集者无有能力发起般若智慧,何况能结集有关一切种智之甚深极甚深法义?因而,结集完毕之后,就有悟后菩萨说:“我等亦当结集”。是为“窟外结集”,所结集者,即是今日般若、唯识诸经,其中法义之深妙,阿罗汉穷劫思维不能测度。而声闻比丘,并未将多现在家相的悟后菩萨所作之“窟外结集”之事实记载于经中,故阿含经中,仅见声闻弟子结集之描述,未见菩萨结集的描述。
正信佛子,无须做“考据学”研究,只须深入经藏,即能感受三类经典中所显示智慧的深浅。即能信受“大乘佛法,出自佛之金口”。
百余年后,又有以声闻人为主的“七百结集”,内容以“律藏”为主。再后,分化为“部派佛教”,其中法义,或正或误。鲜有大乘正法出现。继续演化,则正法在古印度消失,东方震旦,有大乘正法延续不断。
今末法季,科学、考据学为诸多薄福凡夫信受。然而,其研究内容,多以部派佛教文献为研究对象,少有以初次“五百结集”的阿含诸经为研究对象。致于“窟外结集”之大乘经典,研究者更无智慧可入。以为佛说“矛盾”。却不知般若、唯识经典,须是初地以上通达位菩萨方能实知,方能宣说。
彼等诸人,犹如小学生诽谤“微积分不是数学”,以其仅能了知四则运算,不知方程式之演算,何况微积分。小学生研究微积分,无非戏论。
如上之人,宣说:“大乘非佛说”,肯定自认为的“原始佛教”而否定大乘,说大乘佛法为“神话的佛教”。乃至不承认菩萨、佛;只承认阿罗汉,将佛说为“大阿罗汉”。或者否定真心“不生不灭”。如是等等邪说,其势渐成。挖去佛法之根本,实为毁坏佛法。
不信佛说,不信祖师说,不对佛法信解行证;盲目崇拜“哲学教授”之研究。信受以世间法为业的历史学家、佛学研究者。岂是正信佛子!岂有资格坐法座之上,开示学人!
若释迦世尊出现世间,仅说解脱道而未说佛菩提道。则不名为佛,则佛在世间,化缘未尽,无有灭度之理。则“佛法”二字,将改为“阿罗汉法”,则诸大菩萨,出世度生等,即成妄说。此其一也!
大乘佛法之深妙智慧,若非佛说。则更有智慧超于佛者,则佛不名“正遍知”,则一切悟后菩萨,反不如修习世间法之声闻人智慧深利。则千余年来,大乘佛教即成后世伪造,即成虚妄。
如是谤佛谤法之言说,必成无间重罪。必将令释迦牟尼佛之正法如悬丝、如风烛。一切正信佛子,就算无力触证诸法实相,就算存种种疑惑,也应当尽力护持佛之正法,岂能坐视佛法毁于教内教外有“大名望”之无知者手中!
如下二偈,供养一切见闻者:
钝根小智闻一乘,畏怖发心经多劫;
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
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
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
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佛教讲人人皆可成佛,为了让世人知道真理,释迦牟尼是承愿在来,而弥勒是5670000000年之后才能成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原始佛教是个人修炼的佛教,认为从我做起。
大乘佛教是神话的佛教,认为有一个永远不死的真心(或者它们所理解的不生不灭)。
小学没毕业,可以读大学吗
加减乘除不会,可以解微积分方程吗
如果是神话,或者白日做梦,这种事情是可以发生的。
不过,神话毕竟是神话,梦醒来还是要去上小学地。
释迦佛祖绝不可能象现代某些众生那样,把解脱道与大乘般若分开甚至近于对立地来说。
所以,大乘经典可以多看,不可以照做。阿含经典可以照做,不可以多看。人生没有梦是不行的,但活在梦里也是不行的。
有些人以为维护大乘所说,却毁坏解脱道的义理,其实也是毁谤佛法,已经沦为无间地狱的魔的说。
原始结集已经是成佛之道。说它是声闻与凡夫的产物,实在太过份。这些经典都是很实际地说的法,说它们对于般若仅仅是一言带过,确实是魔说。罪过大大的。
大乘佛教是神话的佛教,认为有一个永远不死的真心(或者它们所理解的不生不灭)。
小学没毕业,可以读大学吗
加减乘除不会,可以解微积分方程吗
如果是神话,或者白日做梦,这种事情是可以发生的。
不过,神话毕竟是神话,梦醒来还是要去上小学地。
释迦佛祖绝不可能象现代某些众生那样,把解脱道与大乘般若分开甚至近于对立地来说。
所以,大乘经典可以多看,不可以照做。阿含经典可以照做,不可以多看。人生没有梦是不行的,但活在梦里也是不行的。
有些人以为维护大乘所说,却毁坏解脱道的义理,其实也是毁谤佛法,已经沦为无间地狱的魔的说。
原始结集已经是成佛之道。说它是声闻与凡夫的产物,实在太过份。这些经典都是很实际地说的法,说它们对于般若仅仅是一言带过,确实是魔说。罪过大大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