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VS长子,在古代究竟谁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更大?
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因此,古代人在继承地位、财产、王公爵位甚至是皇帝即位方面,都是遵从“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继承原则。一般而言,其继承顺序分别是:嫡长子、嫡长孙、嫡子、庶长子、庶子等等,以此类推。
第一、何谓长子?
长子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年龄最大的儿子。这个长子的身份无卑微与高贵之分,也不论是否是嫡出还是庶出。谁是第一个出生的儿子,谁就是长子。就好像商朝的帝乙皇帝生了三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名唤微子启,第二个儿子谓为微子衍,第三个儿子即是纣王帝辛,其中长子就是微子启。
第二、何谓嫡子?
嫡在古代既有正宗的含义,也有继承的含义,所以有“立嫡”一说。《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
嫡子,也称适子,有可能是正妻所生的儿子,不过嫡子不一定就是正妻所出,因为嫡子是正妻或者平妻的儿子(嫡妻:男子第一次的妻子,平妻:一位以上的正妻)。平妻所出的嫡子的地位稍微低一点,逊色于正妻之子。然而,如果正妻无一子所出,那么平妻所生的嫡子就完全等同于“嫡妻所生之子”。这时,正妻所生的嫡子称为“正嫡”,平妻所生的嫡子为“平嫡”。
第三、何谓嫡长子?
正妻所生之子中的第一个儿子,则称为嫡长子。嫡长子是家族的下一任接班人,在几乎所有方面的权利都远远胜于其他继承人,且嫡长子及他的嫡长子、嫡长孙这一系子孙才叫做家族的正宗,其他的都叫做别枝了。
瀚海说:
西周时期开始实行宗法制,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因此古代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云: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夫人以嫡不以妾。亲近以来远,未有不先近而致远者也。”
值得一提的是纣王帝辛的嫡长子身份,他前面有同父同母的两个哥哥微子启和微子衍,但是两个哥哥都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和身份,正是因为他们非嫡子。
因为他的母亲原本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妾侍,然后生了两个哥哥,之后帝乙的正妻死了,帝辛的母亲就由妾侍身份被扶正成为正妻,才生了儿子帝辛,因此她成为正妻之后所生的儿子帝辛的身份和地位要优先于她做妾侍的时候所生的两个儿子。
同是一母所出的儿子,是按照自己出生时母亲的身份高低来决定自己的身份。所以要瀚海说,投胎可真是个投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