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很多难懂的方言,为何听起来都给人感觉像日语?
比如,在食物上,我们吃米吃面参半。在方言上,江淮官话兼具南北方言的特性。在气质上,江淮人兼具北方人的豪爽豁达和南方人的精明干练。这些特性使得江淮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亚文化。安徽话 属于语言孤岛。苏北连云港 盐城融合大量吴语词汇,保留古代汉语的读音,比如上盖(街)回盖(家)发剪(展)这些读音粤语保留很多 还有瞎说八道 虾读音哈 尾巴读音(伊吧)最后变成河南话,发音有所改变,但是互相都能够听懂。过了河南就是湖北省,这里的话又变了,然后进入湖南省,汉语又在湖北话的基础上开始演变,到了广东,语言演变的更厉害。就是湖南人都听不懂。
所谓的江淮方言其实就是淮西话。最早的淮西方言是古楚语,楚国都城先期在安徽阜阳12年,后面就到了淮西寿春19年了。在这一阶段淮西人控制了广大的江南地区,并且开发了那里,比如上海等等,也就是说楚国后期江南就已经有了安徽人的身影了。其实明朝的官方语言并不是江苏境内的淮东方言而是安徽中部的淮西方言,淮西方言有卷舌音和前后鼻音、没有入声字和浊音字,所以相对更容易懂,淮东方言没有卷舌音和前后鼻音,有入声字、浊音字清化,相比淮西方言,淮东方言保留的古汉语痕迹更多,也更难懂。
外地人听起来像吴语,那是他们辨音能力问题。江淮官话与现吴语区别很大,但有渊源,江淮官话的底子是古吴语,后来与官话融合而成。现吴语是古吴语自身发展而来。我是淮安涟水人,觉得我们家的方言对于外地人来说起码能听懂三分之一吧,就好比我们也能听懂一点周边像宿迁连云港盐城徐州的方言。不过跟吴语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吴语圈子都在长江以南很多话是难以听懂的,即便是当地人,不同的地方方言也有时难以理解,所以北方人听不懂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