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如何选择学校?
真正的好学校,都在接近教育的本质——学习以孩子为中心。
真正的好学校,不是好在大楼实验室气膜馆,而是好在校长和老师。
真正的好学校,他们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反而有了很好的成绩。
真正的好学校,不是军营、更不是监狱;老师和孩子,都很热爱自己的学校。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没有完美的好学校;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为了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家庭付出了多少的代价:
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破旧学位房,几十年的人脉关系,请客吃饭送出的礼品,孩子参加补习班兴趣班,拼命争取成绩排名,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取得名次,文艺运动特长考级……
最终,全家伤筋动骨、吐血拼命、鸡犬不宁地折腾三五年,换来最理想的结果,就是能够上一所好学校!
可是,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呢?
通常,家长心中的好学校标准,大多是这么几项:
第一、名气大。
名气这个东西,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在家长的心目中,达到了“只要一听名字就感觉很牛逼”的效果。
在北京的话,小学里的景山、中关村三小、实验二小、史家小学等等;中学里的“海淀六小强”、“西城四金刚”等等。
每一个地方,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小县城,都有这样的名校。
第二、排名高。
官方的、民间的,都有很多的学校排名的方法。
比如,把学校分为一流、一流二类、二流一类、二流二类;还有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优质高中、示范学校……
那么,没有进入排名的,就是不入流的学校、非重点普通学校、非优质的薄弱学校……
说实话,看到这种排名和分类的方法,任何家长也都不想自己的孩子上不入流的、普通的、薄弱学校。
第三、成绩好。
这个最硬核,成绩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数据上,一是状元人数,二是平均分。
所有的学校都知道,这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数据。但是,论成绩的话,第一只有一个学校啊。
于是,很多学校就会想尽办法地自己创造很多的“分类”,让自己也荣获很多的第一。比如,单科的成绩、优秀率、录取到名校的人数,等等。
当然了,国际学校也大同小异,会把申请到国外名校的人数,作为成绩来展示给家长。同样的,也会划分出很多不同的分类,让学校的成绩能够拿到几个第一。
第四、生源好。
这个也简单,主要看进入到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
以往,很多名校觉得统一的考试不足以能够筛选到最好的学生,于是,就选了据说最能衡量智商水平的奥数来作为录取标准。他们的理论,就是“智商高的孩子,其实学啥都不会差”。
现在呢,奥数由于仅仅作为筛选工具,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对很多孩子产生副作用,而被严重打压之后,很多学校会采取各种自发的“培训”,以及和孩子、家长的“面谈”,来筛选优质的生源。
当然了,也有一些学校,用国籍、学费来设置入学门槛,这也能筛选生源。
1、好成绩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上学,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成绩。好成绩的学校,不一定是好学校;但真正的好学校,却一定有好成绩。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来讲一个亲身经历。
有一位中学校长,很坦诚地说:
“我们有很多能够让学生成绩提高的方法,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成长规律。
比如,在初一的时候,更多的是关心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不是一上来眼睛就只盯着提高成绩。
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之后,有初二初三两年的时间,我们很有信心,把每个孩子的成绩搞好。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暂时成绩不好而太过焦虑,也不要刚上初一,就每天担心中考。”
当然了,也有的学校,为了能够快速、阶段性拿到最好的成绩,会采用很多“杀鸡取卵”的做法,有的做法,甚至会危害未来的发展。
比如,当面临到选考科目,物理和化学选一科,地理和历史选一科,这种情况的时候,本应该让学生都学习了,测试了,然后选择成绩好的那一科作为所选科目。
但是,有些学校为了能够“出成绩”,干脆让孩子早早就选好科目,只学所选科目,不学其他科目。
这样呢,成绩是有了。但是,孩子却少学了几门课程,对孩子上高中及以后的学习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可是,这些学校说,“那是高中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管不着。”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知道,好成绩的学校,其实分两种:
一种是把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获取短期好成绩的学校;
一种是既符合孩子成长也能拿到好成绩的学校。
真正的好学校,是有能力做到第二种的。
2、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怎样。
学生是最了解学校的,他们真实的经历,虽然是个案,难免有特殊性,但也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很多真实面貌。
一位学生告诉我,某学校把好的资源全给了国际部,中国学生啥也捞不着;
一位学生告诉我,某学校的老师对家长很温和,一转脸对学生就很凶;
一位学生告诉我,他们的外教水平很低,很多发音都有问题,还经常更换;一位学生告诉我,他们的老师让他们大量刷题,背答案,还经常押题……
当然,我也遇到很多学生,特别发自内心地夸奖他们的学校,老师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活动多,学校组织大量的文化、社团,以及外出的游学活动,甚至还带他们去乡村当小老师执教,收获很多很多;
连食堂的东西,都很好吃,现在毕业了,还总是怀念那里的美食……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的学校里的老师,本身就是那个学校毕业的校友。
也就是说,他们考进大学,有的所学并非是师范专业。但是,因为热爱母校,后来就回到了母校,担任专业课程的老师——这种情况,我在好几所学校里都遇到过,很能说明这些老师对学校的感情和认同。
其实,很多校长和老师都会给家长说:不要盲目追求好学校;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好的学校。
有一位校长跟我说,他们的学校,是北京的名校;但是,他们学校的老师,也会有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没有上自己学校的情况。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应“最好的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更重要。
最后,我想说,就算你的选择权没有那么多,也要多了解一些好学校的具体的理念和做法——这样,家长就可以多一些对教育的理解,多一些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道路,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