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小欢喜被捧上了天,你觉得这部剧如何?
《小欢喜》的受众弥漫至所有“家有儿女”的中国家庭。我们在追剧时,往往也无法抽身而出或者隔岸观火,反而是不由自主地被代入属于自我的高考记忆。很多《小欢喜》的追剧党,评价它时,不约而同都用了一个词:真实。
其中,海清扮演的童文洁,被网友戏称为“我妈本妈”,她的一句台词:“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你没错,我错了,我就不该生你”,这话有多少中国孩子听老妈讲过?请举手。
关于这部剧真实,带来观众的共情。有的为人父母者,看出了自己当年的“焦虑”;有的则一夜梦回高三,“那种压抑、恐惧、焦虑的感觉又找回来了”;还有人,则看得“很压抑、很窒息”。
没错,就是焦虑。《小欢喜》跟《小别离》不同,若《小别离》主题是“断奶”和“放手”,那《小欢喜》的主题则是中国父母当下的困境。
作为《小舍得》、《小别离》、《小欢喜》三部曲的最终章,原著作者鲁引弓说:“小欢喜对应的是大焦虑,这个焦虑来自每个家庭的未来——孩子。”
引发的思考《小欢喜》选取的特殊时段,是高考,选取了三个中国家庭,是典型的中产家庭。为什么?因为中国最焦虑的阶层,就是这一部分人。焦虑的是对现有阶层的怀疑与不安全感,焦虑的是希冀下一代来保住阶层地位。“看上去很美”,击垮一个中产家庭的,往往是猝不及防的意外:二胎、失业、疾病。
还记得前几年,深圳的一个中产家庭,被二胎和中年失业双重击垮,不得不采取众筹方式,用来还第二套房的房贷和养二胎时……所引发的全网争论。
结语《小欢喜》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家庭亲子关系中的一个个典型矛盾,也为我们带来了如何与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做和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