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清政府就投降,没了海军的他们为什么不打陆战?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也代表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通过三十年努力搞起来的洋务运动,彻底宣告失败。在这一次战争中,清政府不仅失去了整个北洋水师舰队,更是在陆地战场接连溃败,以至于在不做过多抵抗的情况下,和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回过头来在对比一下两次日军的侵略行为,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次则是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这两支截然不同的日军,为何抗日战争期间,全国人民奋勇作战,一同抵御侵略。反而,清朝却选择早早的求和,放弃与日军在陆地上一较高低?
坎坷的北洋舰队李鸿章和左宗棠同为晚清四大名臣,在清朝末年拥有着较高的地位。然而,他们两人却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派系,一个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一直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和目标,希望通过海军的建设,来提升清朝的国力。
在左宗棠当朝期间,清朝的海军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相反,日本的海军实力在明治维新后,开始突飞猛进,尤其是日本海军多次购买国外的军舰,就是为了确保其太平洋沿岸的统治力。到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军的海上实力已经超过清朝了。
不过,在左宗棠去世后,清朝因为曾在中法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在30分钟内被法军打得全军覆没,于是吸取教训,开始让李鸿章大力发展海军,北洋水师也是这个时候出来的。不过,因为为时已晚,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洋水师还是遭到了日军的无情摧残。
从朝鲜战场到辽东战场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开打前,其实是在援兵朝鲜半岛,帮助朝鲜抵御日军的袭击。不过因为物资运输的船队被日军击沉,于是才有了这场战争的爆发。在北洋水师失利后,清军在朝鲜战场也接连受挫,被一路打回了辽东半岛。
在经历了海上和陆地战场的双重失败后,慈禧失去了作战的决心,于是派出李鸿章前往日本,希望能够签订条约,以保留实力。然而,如果战场真的转移到了陆地上,清朝会战败于日本吗?
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到了1889年,日本才开始确定了君主立宪制。这期间,因为德川幕府造反,天皇出兵平叛,战争断断续续打了差不多十年,1877年才宣告结束。所以,日本能够完整地进行明治维新的时间,仅仅只有17年。
虽然,日军在这个时期的军事和经济发展是突飞猛进的,但是毕竟只有短短的17年,还是无法追赶上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清朝。虽然,海上的实力弱于日本,但是在左宗棠时期发展的陆军,依然是清政府和世界角力的手段。
同时,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朝是这片土地上唯一的领导人。同比与抗日战争期间,各地分散的状态不同,清朝绝对有把握和日本在这片土地上一战高低。
然而,清朝却在几次战争的失利后吓破了胆,失去了和日军继续作战的勇气。于是,才有了《马关条约》的诞生。可以说,清朝的失利就是统治者的无能,和海军发展的滞后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