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你小叔子要回来,你们搬出去住”如果是你会选择怎么处理这件事?
加州大学教授孔戈尔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发现,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都承认自己对孩子有偏爱,这个数据可能更高,因为还有一些父母会刻意隐藏自己偏心的行为,也就是说,在非独生家庭中,父母偏心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父母分给每一个孩子的爱都不是均等的,很多父母表面上说是一视同仁,实际上难免会有偏心,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这种情况我们无法避免,如果是偶尔偏心,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别没有太大,也就没有影响,如果两个孩子之间的待遇相差悬殊,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在这种资源不对等的环境下生长,被忽视的孩子会格外缺爱,不懂得表达爱,也不懂得感知爱,甚至还会懦弱、敏感、自卑,和父母的关系也不会很亲近;而被偏心的孩子则会变得不懂分享,自私自利,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不会很好。
偏心是一把刀,伤害的不只是孩子的心灵,还有父母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张丽就遇到了一个十分偏心的婆婆,她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留给了小叔子,甚至连他们住的房子都要夺走。
张丽和王军已经结婚五年了,他们和婆婆一起住。王军有一个弟弟,比他小三岁,张丽从没有见过这个小叔子,只是从王军口中听说过小叔子的事,在王军的印象里,婆婆十分宠爱这个弟弟,在他小的时候,有什么好的都是先给弟弟,然后才能给他,有时候弟弟看上了他的东西,只要哭喊几声,母亲就会让王军把东西让给弟弟,王军有时候觉得自己根本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弟弟才是,他只是抱养回来的。
后来为了逃离父母,王军去了离家很远的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大公司工作,现在已经成了企业主管,一年工资不少,而弟弟当年没有考上大学,婆婆斥巨资送他去加拿大留学,现在还在加拿大读书。
张丽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她深知不被父母重视的痛苦,听了王军的遭遇,她很心疼,对小叔子也没了好印象,这天婆婆突然找到张丽,对她说:“儿媳妇,你小叔子要从国外回来了,老家已经被拆了,他回来后也没个地方住,要不你们搬出去吧,你们这么有钱,再找个房子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听了婆婆的话,张丽惊呆了,这房子是她和王军全款买回来的,当初是因为婆婆老家拆迁没地方住,所以他们才把婆婆接了过来。他们好心把婆婆接过来一起住,现在婆婆反而反客为主,把这房子当成自己的了,张丽觉得很讽刺,婆婆果然是更加偏爱小叔子,根本不管大儿子的感受,她对婆婆说:“好呀,那你等我一下,我去收拾行李。”
见张丽这么轻易就同意了,婆婆很高兴,连夸张丽懂事,到了晚上,张丽找到婆婆,对她说:“我已经把行李收拾好了,你看看还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婆婆定睛一看,发现张丽手中的拿着的竟然是自己的行李,她愣住了,反问张丽:“这怎么是我的东西啊?你这是什么意思?”张丽对婆婆说:“这屋子是我们的,我们说什么也不会让,您要是心疼您的小儿子,就在外面租套房,乖乖的等着他回来,行李已经收拾好了,你走吧。”说完她就把婆婆连人带行李赶出了家门。
婆婆在外面又是拍门,又是叫骂,张丽丝毫不为所动,对付这种人就应该狠一点,否则委屈的就是自己了。
对于这件事,有的人说张丽做得太过绝情,婆婆和小叔子毕竟是一家人,有的人赞同张丽的做法,觉得是婆婆过分在先,你们觉得张丽做得对吗?
婆婆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偏心的父母的做法,她忽视大儿子,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投注在了小儿子身上,好的东西都给小儿子,反而侵害了大儿子的利益,她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最后被赶出家门,是婆婆咎由自取。
父母偏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一个过程,他会在小的时候十分依赖父母,对父母的情绪十分敏感,也十分渴望父母的关怀与关爱,如果父母没有把握好这一个阶段,没有在这一阶段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当度过了这个时期后再来弥补,往往只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既然都是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就不应该厚此薄彼,面对两个孩子时,父母肯定做不到情感上完全均等分配,肯定会有更喜欢的一个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偏心要适度,满足了一个孩子,也要从其他地方补偿另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