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四大书院,四大书院具体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书院作为一个教育培训机构,为国家输送大量的人才,它的作用和现在的大学相似,而从宋代开始,就有四大书院的说法,现在普遍被认可的四大书院指的是:河南商丘南湖畔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的“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河南商丘南湖畔的“应天书院”无论是从创建时间、规模还是人才,都是位居四大书院的榜首,根据史书记载,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来经过他学生戚同文的努力,才让这个学院壮大做强,在北宋时期,朝廷开设科举考试,应天学院人才辈出,一百多人参与考试,其中高达一半以上的人都考上了,可见它的教学力量有多么强大,后来更是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成为了北宋最高学府之一,而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优秀人才也在晏殊的建议下在这个学院任教,其兴盛地位可想而知。
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是在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建造,在这所书院出来的名人,主要有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人,在南宋乾道元年(公元 1165年),刘珙邀请著名理学家张栻帮忙管理学院,他将传道济民作为办学指导理念,用的学思并进等教学方法,至今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河南登封嵩山的“嵩阳书院”原名为嵩阳寺,因坐落嵩山之阳(南)而得名,在北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改名为嵩阳书院,此后,就一直成为历代名人讲授的教育场所,在学识传播上,嵩阳书院主要以理学著称,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朱熹等也曾在此讲学。
江西九江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唐代,同时也是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在最鼎盛的时候,有360余间建筑,现如今存在的建筑只有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因为宋代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曾经在这个学院讲课,所以引来了大批知名学者来此地讲学,名声也就被传开了。
总结,在中国古代,最誉为四大书院的分别是河南商丘南湖畔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的“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的“白鹿洞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