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小孩子发烧时手脚冰凉,是正常的,可能与以下两种原因有关。一、身上发热却手脚发凉,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宝宝的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较成年人更容易发凉。二、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自主神经易混乱,导致发热。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而发凉。
【拓展资料】
一、发烧是症状名,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37.3℃称为发热。
二、感染性发热
包括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侵入后引起的发热。
三、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包括物理、化学因素或机械性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及创伤或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反应等。2.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增多,严重脱水病人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等。
4.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输出量降低,尿量减少及皮肤散热减少,以及水肿组织隔热作用,使体温升高。某些皮肤病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也使皮肤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四、稽留热
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五、弛张热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六、病因治疗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七、降温治疗
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拓展资料】
一、发烧是症状名,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37.3℃称为发热。
二、感染性发热
包括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侵入后引起的发热。
三、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包括物理、化学因素或机械性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及创伤或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反应等。2.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增多,严重脱水病人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等。
4.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输出量降低,尿量减少及皮肤散热减少,以及水肿组织隔热作用,使体温升高。某些皮肤病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也使皮肤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四、稽留热
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五、弛张热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六、病因治疗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七、降温治疗
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