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真的是圆的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地球是圆的,其它星球也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水滴在空中也是圆的。汽泡也是圆的。
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汽泡、小水滴呈圆形。
地球
为什么是圆的要从地球的诞生说起。原来的宇宙是高温高能的高密度物质,由于大爆炸,产生了各个星球。那一刻,那些星球都是高温的液态的,同样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这些星球都是圆的。经过千百亿年的冷却,某些星球表面的温度逐渐降低,再慢慢产生了蛋白质,产生了生命,这个星球就是地球。在以后的各种运动中没有任何使其变为其它形状的理由,所以一直是圆的保持到现在。
但是地球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椭球体。地球赤道半径(a)6378.140公里
地球极半径(b)6356.755公里地球平均半径R(3
a2b)6371.004公里
。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赤道半径大,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地球在绕地轴转动里中间部分的离心作用大而使中间即赤道附近的半径大了。
再者地壳的不断变动形成地球表面的高山、海洋的原因还有地震、火山等,都会造成地球表面的不同。
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汽泡、小水滴呈圆形。
地球
为什么是圆的要从地球的诞生说起。原来的宇宙是高温高能的高密度物质,由于大爆炸,产生了各个星球。那一刻,那些星球都是高温的液态的,同样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这些星球都是圆的。经过千百亿年的冷却,某些星球表面的温度逐渐降低,再慢慢产生了蛋白质,产生了生命,这个星球就是地球。在以后的各种运动中没有任何使其变为其它形状的理由,所以一直是圆的保持到现在。
但是地球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椭球体。地球赤道半径(a)6378.140公里
地球极半径(b)6356.755公里地球平均半径R(3
a2b)6371.004公里
。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赤道半径大,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地球在绕地轴转动里中间部分的离心作用大而使中间即赤道附近的半径大了。
再者地壳的不断变动形成地球表面的高山、海洋的原因还有地震、火山等,都会造成地球表面的不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地球不是正圆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夸张地说,有点像“梨子”,称之为“梨形体”。
地球自转的效应使得沿贯穿两极的地轴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从地心出发,地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高了43千米(27英里)。因此,地球表面离地球质心最远之处并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而是位于赤道上的厄瓜多尔钦博拉索山的山顶。
地球的参考椭球体平均直径约为12,742千米(7,918英里),约等于(40,000 km)/π,这个整数并非巧合,而是因为长度单位米的最初定义是经过法国巴黎的经线上赤道与北极点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
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2,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2,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07m/s^2,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10^4s。
扩展资料:
地球内部如同其他类地行星一样,可根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流变学)性质分为若干层。然而,地球的内核、外核具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其他类地行星所没有的特征。地球外层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地壳,下面又有一层黏稠固体组成的地幔。
地幔和地壳之间的分界是莫霍不连续面。地壳的厚度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从海底的6千米到陆地的30至50千米不等。地壳以及地幔较冷、较坚硬的上层合称为岩石圈,板块也是在这个区域形成的。岩石圈以下是黏度较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就在软流圈上方滑动。
地幔晶体结构的重大变化出现于地表以下410至660千米之间的位置,是分隔上地幔及下地幔的过渡区。
在地幔以下,是分隔地幔和地核的核幔边界(古登堡不连续面),再往下是黏度非常低的液态外地核,最里面是固态的内地核。内地核旋转的角速度可能较地球其他部分要快一些,每年约领先0.1–0.5°。内地核半径1220千米,约为地球半径的1/5。
地球自转的效应使得沿贯穿两极的地轴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从地心出发,地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高了43千米(27英里)。因此,地球表面离地球质心最远之处并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而是位于赤道上的厄瓜多尔钦博拉索山的山顶。
地球的参考椭球体平均直径约为12,742千米(7,918英里),约等于(40,000 km)/π,这个整数并非巧合,而是因为长度单位米的最初定义是经过法国巴黎的经线上赤道与北极点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
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2,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2,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07m/s^2,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10^4s。
扩展资料:
地球内部如同其他类地行星一样,可根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流变学)性质分为若干层。然而,地球的内核、外核具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其他类地行星所没有的特征。地球外层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地壳,下面又有一层黏稠固体组成的地幔。
地幔和地壳之间的分界是莫霍不连续面。地壳的厚度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从海底的6千米到陆地的30至50千米不等。地壳以及地幔较冷、较坚硬的上层合称为岩石圈,板块也是在这个区域形成的。岩石圈以下是黏度较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就在软流圈上方滑动。
地幔晶体结构的重大变化出现于地表以下410至660千米之间的位置,是分隔上地幔及下地幔的过渡区。
在地幔以下,是分隔地幔和地核的核幔边界(古登堡不连续面),再往下是黏度非常低的液态外地核,最里面是固态的内地核。内地核旋转的角速度可能较地球其他部分要快一些,每年约领先0.1–0.5°。内地核半径1220千米,约为地球半径的1/5。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