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有塑料微粒的危害
人体内有塑料微粒的危害
人体内有塑料微粒的危害,随着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慢慢习惯了使用用完即丢的塑料制品,即使是在食堂或者饭店吃饭的时候,人们用的也大多都是塑料饭盒或者塑料碗,有人说长期用塑料制品对人体有害,下面看看人体内有塑料微粒的危害。
人体内有塑料微粒的危害1
塑料微粒本身对人体危害不大,但是制作塑料时添加的化学产品会造成健康问题,例如双酚A,他会让塑料显得透明,但现在有证据表明他会对我们的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会让塑料更加柔韧,但可能致癌。目前人们只有很少量的研究,所以无法得出有效的结论。(Sodapurple)
塑料是聚合物,聚合物就意味着它的体积特别大,一般来说,一个C-C键的长度是0.1nm级别,那么聚合度为1000的聚合物就最小有10nm大小的球型颗粒。而且在显微镜下能够被称为聚合物的一般都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看到,对也就是一般的聚合物颗粒都有1微米级别。
大家可能对10nm和微米没概念,只知道这个东西很小。你可以对比一下人体细胞的一般大小是3-30微米。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大概是100微米,也就是0.1毫米。也就是说,平时我们所说的塑料的最小颗粒大概就是细胞那么大或者比细胞小一丁点,太小了就不能称为塑料了。可以想象一下在你体内硬塞进30个直径1.5米的玻璃球你是什么感觉,就跟有些回答说的在细胞里面检查到30个塑料颗粒一样,不太可能。
塑料小成纳米级别的颗粒才有可能被只有几微米的细胞吸收。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此时塑料还是塑料吗?一个不完整的细胞都不能称为一个细胞,一个不完整的塑料还能称为塑料吗?我们平时用的塑料瓶是聚乙烯,聚丙烯等,聚合度都在10000以上,甚至能到10万以上,衣服等等都是涤纶,尼龙等,聚合度更高,一个汽车轮胎其实就是一个聚合物分子。
塑料在比较大的时候很稳定,因为结构比较紧密,很难跟外面的物质接触反应。但是塑料比较小的时候非常容易跟其他物质直接接触,这样塑料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在空气中要不了几分钟就会被完全氧化分解,在体内更快。
还有个小知识,其实世界上任何生物体内都有大量的塑料颗粒,因为蛋白质,核酸等都是聚合物,也就是塑料。
人体内有塑料微粒的.危害2
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就是粒径很小的塑料,即粒径 ≤5 毫米的塑料颗粒。微塑料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达数百至数千年,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
微塑料的种类
微塑料种类繁多,目前发现环境中存在的微塑料类型主要有6种: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酯类(PEst)、聚苯乙烯(PS)以及聚酰胺(PA)。由于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存在具有持久性,而且环境中的微塑料含量日益增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微塑料已进入人类食物链
研究显示,微塑料可存在于大气、土壤、海洋、陆地、淡水资源等中;在洗面奶、化妆品等产品中相继检测出来;在各种食品中也检测出来不同浓度的微塑料,如啤酒、食盐、蜂蜜、海产品(贝类、鱼类等)、饮用水、瓶装水等食品中有,这就意味着微塑料已经进入人类的食物链。
微塑料主要通过饮食、呼吸以及皮肤接触进入到人体内。人类通过摄入含有微塑料的食物、水等而摄入一定的微塑料。
据估算,在欧洲,平均每人每年可通过食用贝类摄入约 1.1 万个微塑料;美国平均每人每年摄入微塑料含量在 39,000 ~ 52,000 个。由于大气中检测出微塑料,并且室内空气中微塑料浓度远高于室外空气,研究人员表示微塑料可以通过呼吸直接进入人体。此外,人体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含有微塑料的制品,如衣服、护理用品等,而吸收微塑料。
虽然微塑料可以经由以上三个途径进入到人体内,但人体内是否真正发现了微塑料呢?2018 年 Schwabl 等人、2021 年北京大学马冠生教授团队在人的粪便中检测到了微塑料,这两项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已经进入人体内,肠道是排出途径之一。
微塑料除了粒径较小容易被吸收之外,其吸附性也较强,容易吸附重金属类物质、有机污染物等,形成复合污染物。
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微塑料可聚集在动物肠道、肝脏等中,引起神经毒性、生殖毒性等。但微塑料对人体健康是否存在影响,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为细胞实验。研究表明,微塑料可能会导致局部炎症等。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但必须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离不开塑料。如何在享受塑料给我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促进健康而不是给健康带来危害。这就需要“从我做起”,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拥护和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
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可以开发出替代塑料的其他更加环保的材料。
人体内有塑料微粒的危害3
塑料对人类的危害
(一)塑料袋的危害
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其一,影响农业发展。
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其二,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
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其三,废塑料随垃圾填埋占用大量土地
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的吞食,则会导致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其四, 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
塑料制品本无毒害物质,但因为它的回收再利用的设备不够完善,工艺简陋,而且许多厂家无合法营业执照,导致再生产的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主要指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个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城市中,人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例如散落在铁道两旁、江河湖泊中大量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挂在枝头上的超薄塑料袋,这些都给人们带来不好的视觉刺激,人民对此反映强烈。
潜在危机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而难以降解带来的环境问题,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不易回收,因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说是无利可图,而且由于它的回收价格很低很难吸引广大市民进行白色回收工作。所以,导致不易回收的现象发生。
二是难以降解。回收回来的白色废弃物不易处理。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而至于填埋,则将其埋葬100年,则还是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且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 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的吞食,则会导致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三是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塑料制品本无毒害物质,但因为它的回收再利用的设备不够完善,工艺简陋,而且许多厂家无合法营业执照,导致再生产的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