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方法提高沟通能力,很受用!
展开全部
印象中,很少有人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不行,反而总觉得是对方不会沟通,但具体是哪里不对劲,自己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对「沟通」这件事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只是在凭感觉做事。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可以说是重新架构了我对于「沟通」的认知,这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它将沟通分为「内部」、「外部」以及「内外之间的关系」三个部分,让我得以见识到了「沟通」的全貌。另外,一本出版超过 30 年,再版 15次的作品,我想,经典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本身就是以沟通写作为专业的,他的其它著作也都是与沟通相关的主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的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的研究学习。
要成为一个好的沟通者,第一步就是要认识自己,如果连自己内部是怎么运转的都不清楚,何谈沟通呢?
1、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是怎样的?
2、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知?
3、如何形成正确的认知?
有人可能会说,“我自己啥样,我还不知道?”对,确实很多人都不知道。
要不然,大哲学家尼采怎么会如是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事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它自己”。
所以,这里必须抛出第一个概念:自我。即对自身的认识与感觉。
比如,你现在的情绪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你认为自己的外貌是普通的还是吸引人的?你的智力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你的身材是标准的还是过肥的?你的性格是安静的还是活泼的?……
以上都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沟通。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真正的样子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看法,而不取决于事件本身。
比如你的老板交给你办一件事,如果你觉得你足够的聪明,很快就能做好,那么你可能会申请很少的时间去做它,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水平一般,你就会要求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所以,不同的认知,会让整件事情的走向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必须好好想想,对于自我的认知,是怎样的?准确吗?
接着,再抛出第二个概念:自尊。这里的自尊与我们平常理解的不一样,在本文指的是“对自我价值的评估”。
比如同样是性格安静的人,有的人会认为是自己怯弱,所以才不敢说话,有的人会认为自己安静的性格挺好的,倾听是一种享受。
比如同样是好辩的人,有的人会认为自己太强势了,一定很惹人烦,有的人会认为自己的立场非常坚定,并以此为傲。
比如同样是谨慎的人,有的人会认为自己太死板了,变通能力差,有的人会认为自己那是深思熟虑。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自尊」不一样,前者是低自尊,经常贬低自己,缺乏自信心,是一种负向循环,而后者是高自尊,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就是好的,是一种正向循环。
对照着上面的图,大家应该可以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属于哪种水平的自尊了。
很明显,高自尊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在平时的生活中,那些自我价值感爆棚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人,也是很不受欢迎的,甚至常常让人觉得不爽,所以,不是自尊越高越好,我们需要合理的调控:自尊爆表的人,需要加以克制;自尊低的人,需要向高自尊迈进。
研究发现,与沟通相关的人格特质,至少有一半与基因相关,比如外向、害羞、果敢这些特质。但与此同时,人格又是动态变化的,可以被经历塑造。
为什么沟通能力差:因为你学了一堆沟通技巧,却唯独不了解自己
如何塑造的呢?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被你身边那些有分量的人影响。
比如你的家人、老师、朋友、恋爱对象、或者网上你很喜欢的一个意见领袖。
他们都会改变你看待自己的方式,有时变得更好,有时变得更糟。
比如,你的父母经常的打骂你,即便是你考了99分,他也会指责你为什么丢了那一分,长此以往,你就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很笨,没有价值感,如果有一天考了98分,在其他同学眼里已经是高分了,但你却还是觉得自己失败。
比如,你成绩不太好,但老师从来都没有放弃你,从来都是鼓励你,耐心的教导你,你感受到的是被接纳、被爱。这时候你会觉得,原来自己没那么差,老师还是看好我的,我还是可以慢慢的好起来的。
一个是让你变得更糟,一个是让你变得更好,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样。
2、与他人的比较。
比如很多人看到电视里的明星身材非常好,然后就对自己的身材产生了负面的评价;就连前几天看《社交网络》这部电影时,看到天才型程序员扎克伯格的各种表现,我对自己的智商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这其实都是在拿不合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身材是好还是差,智力是聪明还是愚笨,答案不取决于你本来的样子,而取决于比较。
3、参照群体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合群」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我们很关注和别人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本来一件事情,你做的没有问题,但当大家都不认可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就像个怪咖,于是,你也不再这样做了。
我们拿来参照的群体,对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沟通能力差:因为你学了一堆沟通技巧,却唯独不了解自己
为什么以上3点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道理很简单,假如把你放在一个荒岛上,外界没有任何可沟通的人或事,你怎么知道自己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是聪明还是愚笨?没有评价,没有对比,你没法知道。
所以你看,我们确实都是所处环境的产物,但这不意味着就要这样一直糟糕下去,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1、定期确认自己的长处
一部分人的自我认识是膨胀的,一部分人的自我认知是低自尊的,所以要定期确认自己的长处,从而正确看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如果你是一个低自尊的人,也可以尝试着把自己置身于能给你支持的环境中,接受大家给的积极反馈,行为是可以改变态度的。
2、树立切合实际的期望
所谓切合实际的期望,是比过去的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你总是和电视里的明星比身材,那么你一定会失望,如果你总是想掌控每一个细节,追求完美主义,那么你一定会失望;如果你总是和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一批人比智商,那么你一定会失望。
所以,只要我们确定了,比过去的自己好了一些,就已经很棒了。
3、有改变的意愿和技巧
我们常常把改变挂在嘴上,但从来没有用行动来体现,另外,光会努力还远远不够,还得讲究技巧,比如,你可以去翻阅相关的书籍资料寻求建议,可以找身边的老师专家请教,也可以在网上关注一个可以你认为是榜样的人物,然后活学活用。
最后,不得不感叹,《沟通的艺术》这本乎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初看,觉得这是一本事无巨细的大部头,看完了才发现,没有这些事无巨细,就不可能真正的学会「沟通」,因为连自己都不了解,再多的沟通技巧,也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所以,今天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知道了「我是谁」。
这是「沟通」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后续还会不断更新,这一次,让我们真正的学会沟通。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可以说是重新架构了我对于「沟通」的认知,这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它将沟通分为「内部」、「外部」以及「内外之间的关系」三个部分,让我得以见识到了「沟通」的全貌。另外,一本出版超过 30 年,再版 15次的作品,我想,经典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本身就是以沟通写作为专业的,他的其它著作也都是与沟通相关的主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的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的研究学习。
要成为一个好的沟通者,第一步就是要认识自己,如果连自己内部是怎么运转的都不清楚,何谈沟通呢?
1、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是怎样的?
2、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知?
3、如何形成正确的认知?
有人可能会说,“我自己啥样,我还不知道?”对,确实很多人都不知道。
要不然,大哲学家尼采怎么会如是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事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它自己”。
所以,这里必须抛出第一个概念:自我。即对自身的认识与感觉。
比如,你现在的情绪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你认为自己的外貌是普通的还是吸引人的?你的智力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你的身材是标准的还是过肥的?你的性格是安静的还是活泼的?……
以上都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沟通。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真正的样子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看法,而不取决于事件本身。
比如你的老板交给你办一件事,如果你觉得你足够的聪明,很快就能做好,那么你可能会申请很少的时间去做它,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水平一般,你就会要求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所以,不同的认知,会让整件事情的走向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必须好好想想,对于自我的认知,是怎样的?准确吗?
接着,再抛出第二个概念:自尊。这里的自尊与我们平常理解的不一样,在本文指的是“对自我价值的评估”。
比如同样是性格安静的人,有的人会认为是自己怯弱,所以才不敢说话,有的人会认为自己安静的性格挺好的,倾听是一种享受。
比如同样是好辩的人,有的人会认为自己太强势了,一定很惹人烦,有的人会认为自己的立场非常坚定,并以此为傲。
比如同样是谨慎的人,有的人会认为自己太死板了,变通能力差,有的人会认为自己那是深思熟虑。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自尊」不一样,前者是低自尊,经常贬低自己,缺乏自信心,是一种负向循环,而后者是高自尊,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就是好的,是一种正向循环。
对照着上面的图,大家应该可以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属于哪种水平的自尊了。
很明显,高自尊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在平时的生活中,那些自我价值感爆棚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人,也是很不受欢迎的,甚至常常让人觉得不爽,所以,不是自尊越高越好,我们需要合理的调控:自尊爆表的人,需要加以克制;自尊低的人,需要向高自尊迈进。
研究发现,与沟通相关的人格特质,至少有一半与基因相关,比如外向、害羞、果敢这些特质。但与此同时,人格又是动态变化的,可以被经历塑造。
为什么沟通能力差:因为你学了一堆沟通技巧,却唯独不了解自己
如何塑造的呢?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被你身边那些有分量的人影响。
比如你的家人、老师、朋友、恋爱对象、或者网上你很喜欢的一个意见领袖。
他们都会改变你看待自己的方式,有时变得更好,有时变得更糟。
比如,你的父母经常的打骂你,即便是你考了99分,他也会指责你为什么丢了那一分,长此以往,你就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很笨,没有价值感,如果有一天考了98分,在其他同学眼里已经是高分了,但你却还是觉得自己失败。
比如,你成绩不太好,但老师从来都没有放弃你,从来都是鼓励你,耐心的教导你,你感受到的是被接纳、被爱。这时候你会觉得,原来自己没那么差,老师还是看好我的,我还是可以慢慢的好起来的。
一个是让你变得更糟,一个是让你变得更好,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样。
2、与他人的比较。
比如很多人看到电视里的明星身材非常好,然后就对自己的身材产生了负面的评价;就连前几天看《社交网络》这部电影时,看到天才型程序员扎克伯格的各种表现,我对自己的智商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这其实都是在拿不合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身材是好还是差,智力是聪明还是愚笨,答案不取决于你本来的样子,而取决于比较。
3、参照群体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合群」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我们很关注和别人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本来一件事情,你做的没有问题,但当大家都不认可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就像个怪咖,于是,你也不再这样做了。
我们拿来参照的群体,对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沟通能力差:因为你学了一堆沟通技巧,却唯独不了解自己
为什么以上3点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道理很简单,假如把你放在一个荒岛上,外界没有任何可沟通的人或事,你怎么知道自己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是聪明还是愚笨?没有评价,没有对比,你没法知道。
所以你看,我们确实都是所处环境的产物,但这不意味着就要这样一直糟糕下去,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1、定期确认自己的长处
一部分人的自我认识是膨胀的,一部分人的自我认知是低自尊的,所以要定期确认自己的长处,从而正确看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如果你是一个低自尊的人,也可以尝试着把自己置身于能给你支持的环境中,接受大家给的积极反馈,行为是可以改变态度的。
2、树立切合实际的期望
所谓切合实际的期望,是比过去的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你总是和电视里的明星比身材,那么你一定会失望,如果你总是想掌控每一个细节,追求完美主义,那么你一定会失望;如果你总是和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一批人比智商,那么你一定会失望。
所以,只要我们确定了,比过去的自己好了一些,就已经很棒了。
3、有改变的意愿和技巧
我们常常把改变挂在嘴上,但从来没有用行动来体现,另外,光会努力还远远不够,还得讲究技巧,比如,你可以去翻阅相关的书籍资料寻求建议,可以找身边的老师专家请教,也可以在网上关注一个可以你认为是榜样的人物,然后活学活用。
最后,不得不感叹,《沟通的艺术》这本乎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初看,觉得这是一本事无巨细的大部头,看完了才发现,没有这些事无巨细,就不可能真正的学会「沟通」,因为连自己都不了解,再多的沟通技巧,也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所以,今天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知道了「我是谁」。
这是「沟通」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后续还会不断更新,这一次,让我们真正的学会沟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