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代码是多少?
长江师范学院代码是1064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长江师范学院建于1931年,学校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支点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2001年,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31年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9月,学校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学校历史
涪陵师范学校
1931年,涪陵县县长谢汝霖修葺扩建钩深书院,并将“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迁入书院新建校舍。
1937年,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女生部并入涪陵县立初级中学校。“农科班”迁石桥沟(今涪陵新光造纸厂处),改为四川省涪陵县立初级普通农作科职业学校。
1943年,涪陵县立初级普通农作科职业学校招收高级农业科,更名为涪陵县立农业职业学校。
1946年,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更名“涪陵县立师范学校”,从初中毕业生中招录普通师范生。
l950年,涪陵县立师范学校更名为涪陵县师范学校,涪陵县立农业职业学校并入,为其附设农科部。
1951年,涪陵县师范专科部成立涪陵农业技术学校,隶属涪陵专区。
1953年,长寿县师范学校中师班、丰都中学初师班并入涪陵县师范学校。
1954年,涪陵专区文化干部学校并入涪陵县师范学校。
涪陵专科学校
1959年,在涪陵黄旗镇成立涪陵农机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将涪陵大学更名为涪陵专科学校,正式启用“涪陵专科学校”印鉴。
1962年,涪陵专科学校停办,复设涪陵师范学校,保留“中师部”,改建为涪陵专区师范学校,并开办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63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与原涪陵高中达成互换校址协议。
1964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由李渡镇太乙门迁至涪陵城(乌江东岸群沱子)现师院江东校区。
1968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改称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隶属于涪陵地区革委会。
1982年,涪陵地区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在菜场公社原涪陵地区师范学校校址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启用四川省高教局制发的涪陵师范专科学校校印,废除涪陵地区师范学校校印,涪陵师专党委成立。涪陵县师范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涪陵师范学校。
198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教育厅研究同意,正式建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1984年,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
198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涪陵工业学校增挂四川省涪陵工业学校校牌。
1991年,四川省涪陵工业交通干部学校并入涪陵农机校,同时增挂中共四川省涪陵地区经贸委党校校牌
1993年,重庆市批复同意成立“三峡联合大学”,属股份制,涪陵分校设在涪陵师专。涪陵师专校名调整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仍隶属于四川省教委领导。
涪陵师范学院
1999年,涪陵区教师进修校合并到涪陵师范学校,仍挂两块牌子,成为涪陵区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基地。涪陵大学校名改为涪陵师范学院。
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涪陵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涪陵教育学院大会在教育学院隆重举行。涪陵工业学校并入后成为涪陵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教学部,涪陵师范学校并入后成为涪陵教育学院师范教育教学部。
2001年,涪陵师专与涪陵教院合并升本,成立涪陵师范学院。
2005年,涪陵师范学院李渡新校区正式启用。
长江师范学院
2006年,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2017年6月,学院获批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学校。
2018年11月,长江师范学院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办机器人工程学院。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8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78人,副高职称363人,博士学位教师469人。专任教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英才计划、重庆市巴渝学者等市级人才54人。另有双聘院士2名、“巴渝海外引智计划”高级专家1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15人。有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各1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8月,学校设有21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5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市级特色专业10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市级一流专业11个、市级一流课程24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思想政治教育
市级特色专业(9个):汉语言文学、化学、物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环境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
市级“十一五”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市级“十二五”重点学科:民族学、物理化学
市级“十三五”重点学科:教育学、民族学、化学、园艺学
学生成绩
2015年至2017年,校内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珠江钢琴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497项、市级奖1093项;先后获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集体奖45项,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个人361人(次)。
学术科研
根据2018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54个、创新团队16个,其中有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和部市共建研究基地6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7个。
2015年至2017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3项,国家部委和重庆市科研项目354项,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学校科研质量(FWCI)和高被引论文稳步提升,发表SCI论文577篇、EI(JA)论文208篇、CSSCI论文392篇,职务发明专利申请390件,授权164件,新品种认定及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0项。
2016年,学校获国家级项目8项,新增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1017篇件,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职务发明专利申请180件(其中发明专利67件),成功转让新品种1个、技术转让2项;新增重庆市高校优秀成果转化项目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8项,部(市)级科研项目立项105项。
学术资源
根据2018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校内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图书和报刊总量169.79万册,订购和自建中外文数据库33个,可提供读者使用数据库63个,数字资源容量达48TB。
合作交流
根据2018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自2004年起,学校共招收来自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波兰、日本、韩国、泰国、斐济、刚果、也门、哈萨克斯坦、布隆迪、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16个国家的留学生,是重庆市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先后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韩国公州立大学与草堂大学、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形成互派留学生、“1+2+1”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机制,并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120多人(次),共培养留学生185人。学校有来自波兰、泰国、哈萨克斯坦、赞比亚、刚果、津巴布韦、也门、布隆迪等8个国家的36名留学生在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