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用古文怎么说
展开全部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红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愿闻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 黄河 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 苏洵 《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 舜 冠,所以不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 《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 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 种 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 吴 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 罗汝才 到 潼关 接应。”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前蜀 贯休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 支遁 谈经妙,所以 许询 都讲来。”《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8.所作,所为。《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为 注:“以,为也。”
“所”和“以”结合,构成“所以”这样一个粘连较紧的名词性短语,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和对象。后来成为文言文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词。它的具体意义和用法要看“以”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以”当“因”讲,“所以”就表示“……的缘故”或“……的原因”;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此外,“所以”用作连词,跟“是以”、“以是”、“以此”相同,可作“因此”解,这和现代汉语中连词“所以”的用法相同。
中学教材所选文言文中,“所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达四十多处。现主要就高中文言文中出现的“所以”分类加以解析。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4.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5.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察今》)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7.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谭嗣同》)
8.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
9.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问说》)
10.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11.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信陵君窃符救赵》)
12.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信陵君窃符救赵》)
13.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治平篇》)
1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15.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齐恒晋文之事》)
1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例1至例16中的“所以”都表示原因,除例11可译作“为什么”外,都可作“……的缘故”或“……的原因”解。可见,“所以”的这种用法较多。
17.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五蠹》)
18.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19.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例17至例19中的“所以”都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方式。除例19可释为“……的方法”外,其他都可释为“用来……”
20.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察今》)
21.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察今》)
2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3.而天地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治平篇》)
24.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治平篇》)
例20至例24中的“所以”都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其中例20、例21可解作“……的依据”,例22可解用“用来……的人”或“……的凭借”,例23、例24可解“……的凭借”或“凭借来”。
25.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进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例25中的“所以”同“是以”、“以是”、“以此”,是连词,作“因此”解,用法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可见“所以”在文言文中很少用作连词。
必须指出,“所以……”和“所以……者”,性质和意思相同。不同的是,前者作谓语,中间不用“者”字,不需停顿;后者作主语,中间用“者”字,表停顿。文言文中的“所以”是“所”介词“以”,是名词性结构,多用来表原因或办法,这是其基本功能,用法。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复合连词,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红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愿闻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 黄河 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 苏洵 《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 舜 冠,所以不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 《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 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 种 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 吴 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 罗汝才 到 潼关 接应。”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前蜀 贯休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 支遁 谈经妙,所以 许询 都讲来。”《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8.所作,所为。《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为 注:“以,为也。”
“所”和“以”结合,构成“所以”这样一个粘连较紧的名词性短语,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和对象。后来成为文言文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词。它的具体意义和用法要看“以”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以”当“因”讲,“所以”就表示“……的缘故”或“……的原因”;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此外,“所以”用作连词,跟“是以”、“以是”、“以此”相同,可作“因此”解,这和现代汉语中连词“所以”的用法相同。
中学教材所选文言文中,“所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达四十多处。现主要就高中文言文中出现的“所以”分类加以解析。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4.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5.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察今》)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7.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谭嗣同》)
8.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
9.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问说》)
10.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11.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信陵君窃符救赵》)
12.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信陵君窃符救赵》)
13.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治平篇》)
1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15.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齐恒晋文之事》)
1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例1至例16中的“所以”都表示原因,除例11可译作“为什么”外,都可作“……的缘故”或“……的原因”解。可见,“所以”的这种用法较多。
17.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五蠹》)
18.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19.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例17至例19中的“所以”都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方式。除例19可释为“……的方法”外,其他都可释为“用来……”
20.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察今》)
21.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察今》)
2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3.而天地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治平篇》)
24.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治平篇》)
例20至例24中的“所以”都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其中例20、例21可解作“……的依据”,例22可解用“用来……的人”或“……的凭借”,例23、例24可解“……的凭借”或“凭借来”。
25.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进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例25中的“所以”同“是以”、“以是”、“以此”,是连词,作“因此”解,用法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可见“所以”在文言文中很少用作连词。
必须指出,“所以……”和“所以……者”,性质和意思相同。不同的是,前者作谓语,中间不用“者”字,不需停顿;后者作主语,中间用“者”字,表停顿。文言文中的“所以”是“所”介词“以”,是名词性结构,多用来表原因或办法,这是其基本功能,用法。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复合连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