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随着认知的提升会不会更低?为什么?
绝对零度是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得出的。这样,当温度降低到-273.15℃时,气体的体积就会减少到零。如果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角度来看,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移动能是由温度T决定的,那么绝对零度也可以说是 "理想气体分子停止运动的温度"。这两种说法都只是理想的推论。事实上,所有真正的气体在接近-273.15℃的温度下都表现出显著的量子特性,此时气体已经变成液体或固体。简而言之,气体分子的运动不再遵循经典物理学的热力学统计规律。
根据一些实验和量子力学修正理论,分子的动能在绝对零度附近趋向于一个固定值,这被称为零能量。这意味着在绝对零度时,分子的能量不是零,而是有一个非常小的值。原因是所有粒子都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也就是说,所有粒子都处于基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温度的定义。简单地说,温度是微观粒子的运动强度,而绝对零度是微观粒子运动的最低值,而不是粒子完全不动的状态。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由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决定的。根据这一特性,任何微观粒子都存在不确定性。微观粒子的动能和位置是不确定的,两个不确定性的乘积必须大于一个数字,不能为零。这意味着,粒子不可能完全静止不动!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还规定,温度不能低于绝对零度,这是目前的科学认识。当然,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有局限性的,科学一定有局限性,这是由科学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科学是无止境的!所以,科学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对于未知的事物,我们需要用科学精神去认识,而不是用猜测和想象,科学精神就是 "用证据说话",否则如果只是想象猜测,与民用科学有什么区别?当然,这并不是说科学不需要想象推测,它确实需要想象证据! 科学是很严谨的,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