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信用购怎么取消
花呗信用购怎么取消
花呗信用购怎么取消,11月24日,蚂蚁花呗官方宣布:正式启动品牌隔离工作!由原来的“花呗”,变成了“花呗丨信用购”,花呗将同银行划清界限。花呗信用购怎么取消。
花呗信用购怎么取消1
花呗信用购怎么取消
1、打开手机支付宝,在支付宝中找到【花呗】的入口,点击进入花呗页面;
2、在花呗页面右下方有一个【我的】选项,点击进入花呗【我的】页面;
3、进入我的页面后,可以看到很多功能选项,点击最下方的【其他】选项,
4、点击“其他”后,系统会跳出【关闭花呗】和【取消】两个选项,点击【关闭花呗】即可进入到关闭花呗的操作页面;
5、按照页面提示进行操作,最后选择【确认关闭】即可将花呗关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花呗用户还有欠款没有还清,或者有未确认收货的网上购物订单,那么是无法成功关闭花呗的。
花呗是支持主动申请关闭的,但是再次申请开通不一定可以再次开通,因为花呗的开通是由系统根据用户的综合情况评估确定的,只有符合花呗开通标准的用户,才有资格开通花呗功能,而主动关闭花呗会给系统“不好”的印象。
花呗信用购怎么取消2
借呗之后,终于轮到花呗更名。
11月24日,蚂蚁花呗官方宣布:正式启动品牌隔离工作!
直白的说,就是花呗也要改名字了,由原来的“花呗”,变成了“花呗丨信用购”,而且对应的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服务,“花呗”是新成立的蚂蚁消金的专属品牌,“信用购”则是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
两者不光是服务方和额度相互独立,就连账单和还款都已经分开。
一句话,从今往后,让蚂蚁的归蚂蚁,银行的归银行!
11月初,蚂蚁借呗才刚更名为“信用贷”,这一次,花呗也将同银行划清界限。
上亿用户都得跟原来的花呗、借呗告别,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一大批人都会感受到花呗、借呗额度调整,不论是花呗还是借呗,每一次调整,都会在无形中提高用户门槛,自然有很多人被蚂蚁请出去。
当然,多数人不会有什么感觉。
一部分人的额度会被大幅调低,这会占到相当大比例,因为这是蚂蚁降杠杆最直接的操作,也有人额度会直接清零,等于被蚂蚁拒之门外。
借呗、花呗全部纳入央行征信后,总计将覆盖10亿以上消费人群,其余互联网借贷平台的征信数据被央行纳入,也只是时间问题。
从今往后,绝大多数人的信贷情况,将尽收央行眼底,信用卡违规、花呗借呗逾期,都将成为银行判定一个用户资质的重要参考,反过来对蚂蚁也一样。
一处信用出问题,立马会牵连到所有平台,拆东墙补西墙的戏码将彻底失效。
花呗信用购怎么取消3
继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11月24日,花呗发布公告显示,为落实消费信贷相关的监管要求,更充分地保障消费者权益,花呗已启动品牌隔离工作。接下来,花呗将成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金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品牌,并且专注于中小额。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的消费信贷,将更新为“信用购”类型的服务。“信用购”类服务和花呗的免息期保持一致,并且仅可用于消费,不可取现。
据了解,目前部分用户的花呗已经更新为“花呗”和“信用购”服务,未来这一工作将分批、逐步覆盖到更多用户。
记者获悉,品牌隔离后,大部分用户的花呗额度在1万元以内。与此同时,有部分花呗用户在社交平台留言额度被降低。用户表示,有的原38000元的额度被降为1000元,还有10000多元的额度被降为1000元,但并非全部用户。“信用购”类服务的授信额度,则一般接近其原来的花呗额度。
花呗方面表示,品牌隔离后,花呗将主要满足用户日常的中小额消费需求。“信用购”服务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独立审批授信的消费信贷服务类型,可以满足部分用户的更多额度需求。
花呗公告显示,为保障用户体验,品牌隔离后,花呗、“信用购”服务在免息期、查账、还款等核心体验上保持一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调整花呗和“信用购”服务的`付款顺序。
“信用购”类型的服务和花呗一样,可以享受免息期。对于免息期之外的分期付款、还款等费率问题,花呗公告介绍说,“信用购”服务的费率将保持稳定。未来,“信用购”服务的费率由金融机构独立审批和确定。
此外,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提供信贷服务的机构都需要按照规定向征信系统提供信贷信息。也就是说,花呗将由蚂蚁消金公司报送征信系统,“信用购”类型的服务则由提供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报送。保持良好的使用、还款习惯,不会对征信记录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表示,通过品牌隔离举措,花呗与其他金融机构独立运营的消费信贷产品形成了有效的隔离和区别。这一举措有助于用户更充分地了解服务提供方的信息,避免品牌混同,也更符合消费信贷的监管要求。
公开信息显示,就在不久前,同属蚂蚁消金公司的借呗也已启动品牌隔离工作,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更新至“信用贷”页面展示。
花呗公告同时发出反诈提醒,提醒用户谨防以“信用购”、“花呗变更”、“花呗提额”为名的各类诈骗行为。花呗方面表示,官方工作人员不会以品牌隔离工作或“信用购”为由联系用户,更不会以任何形式要求用户转账、汇款等。如果接到此类诈骗电话或消息,千万不能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