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国兵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蜀汉(221—263年), 三国 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那么三国时期蜀国兵力有多少呢?下面是有三国时期蜀国兵力,欢迎参阅。
三国时期蜀国兵力
夷陵之战被吴国伤了元气 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吴国有52.3万户,230 万人,,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三从两点变化得知蜀国每户大约有3. 4口人,;吴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魏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四通过比较三国人口统计,得知三国中魏国人口最多,吴国其次,蜀国最少。三国的 政治 经济 历史 ,得知魏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当然也是人口最多的,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魏国也是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事实上三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维持一般都不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这也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只有蜀国例外,却也相差无几,蜀灭时只有二十三万户,九十四万人,只有兵十万多一点。吴灭时约四十余万户,二百三十万人,有兵二十余万。 蜀汉在三国后期 军事 上比较活跃,但蜀汉发展至后期,人口不足百万。也就是说要用10万兵的话,则10个人中要有一个当兵,老幼妇女去掉,只选青壮年,比例要达多少?还要不要发展生产?历史上(正史)的诸葛北伐,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
此时孙吴有兵23万(230万人口)。曹魏有兵50万(443万人口)。魏蜀实力相差悬殊,正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总兵力加起来都没有30万。最多的一次6万,最少的一次万余。蜀国人口不过百万,能拖起10万军队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诸葛亮的最大活动兵力不会超过6万。魏国的西线防御兵力在20万左右。(曹真一路近10万,司马懿和张颌领另外10万。活动兵力在15万左右。) {个人 意见 }诸葛的北伐,所谓“统一中原,恢复汉室”实际上已经是个 口号 而已,其自己也知道。真正出兵的目的,在垄。此时荆州已经失守,按其所谓隆中对的战略意图最后一丝希望也已消失。取垄在战略态势上有所改善,不至困向一隅,坐以待毙而已!历史只相信实力,无论是财力、物立、人力,蜀汉已是远远落后于其他两方,只能寄希望于孙氏联盟才能得以苟延残喘。但是无疑,统一的重任他们是没份的。
史书上记载的三国著名大战实际兵力如下: 官渡之战,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袁绍”众十余万”; 火烧新野,认为曹仁兵力至多8千人(无史书记载)。 赤壁之战,曹操十五六万,孙权五万,刘备一两万.<<三国志>>记载详细。 夷陵之战, 陆逊统率的吴国抗蜀军:兵力5万。(《资治通鉴》、《三国志吴主传》、 《陆逊传》均有记载);蜀军的总兵力在7.2万左右(不包括赵云军),其中在夷陵地区作 战的有5.9万人。战败后,刘备退回永安有2.3万兵防守。 六出祁山,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
蜀国历史简介
蜀汉(221—263年),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 天下 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窃取了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政权所灭。
蜀国的经济发展
当时,蜀汉在魏、蜀、吴三国中国土 最小,人口最少,其经济实力也最弱。特别是刘备夺取益州之战中,由于刘备与原益州的统治者刘璋进行了将近三年的战争 ,致使益州百姓“饥膏草野”。刘备攻占成都后又纵兵抢掠且“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土”,使原本充裕的府库为之一空,以至日常军费 开支都成了问题。为此刘备不得不采纳刘巴 的建议,“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以充实府库。刘备采用发行大面额货币的 办法 是一种转嫁经济危机的手段,虽然可以聚敛财富解决暂时的困难 ,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且必然要对益州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随后魏、蜀、吴三国间的争战又一直不断,这些战争,大量地耗费了蜀汉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地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对蜀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诸葛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所面临的是一个危机 四伏、经济凋敝、民心不安、社会动荡的局面。以至于诸葛亮在南征时, 命令 兵士种蔓青于山中,“以济军食”,这是当时蜀汉经济困难,军粮难以供给,不得不靠 种植 蔓青来接济军粮的真实情况的写照。
为解决蜀汉建国后尤其是刘备讨伐东吴 之战失败后面临的经济困难,诸葛亮在恢复经济方面下了很大力气。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农业社会的头等大事,也是中国古代支撑战争的重要物资 资料。所以诸葛亮在恢复和发展经济中特别注重刘备军控制地区的农业 生产,以保障百姓温饱和军粮供应。他为此专门设置了督农官,主管农业生产。
四川 素有天府之国之美称,蜀地百姓历来比较富足,仅仅是因为战乱的原因才弄民困财艰。只要社会秩序较为安定,能让老百姓从事正常农业生产,那么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会很快见效的。休 养生 息的政策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在经过大的战争和社会动乱之后都会采用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有效政策和 措施 ,诸葛亮在蜀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成果显著。“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诸葛亮对水利设施的新建和维护也十分用心,他曾派壮丁一千二百人保护秦时李冰所修的都江堰,并专门设了堰官主管都江堰的维护。同时大量兴建各类灌溉设施,时人称为“诸葛堰”、“小诸葛堰”,并且在各地筑堤以防水患。《成都志》载:“九里堤在县西北,堤长九里,老相传,诸葛亮所筑,以捍水势”。诸葛亮在一出祁山失败之后,为减轻减轻军费、军饷负担,同时保证农村劳动力不因战争而流失,以不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在军中实行“减兵省将”,建立了士兵到期轮换制度。使农村不因士兵长期在外作战而耽误农时。
猜你喜欢:
1.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有多少
2. 三国中蜀国的皇帝是谁
3.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有多少
4. 三国蜀国名将姜维的资料
5. 三国历史的神箭手有谁
三国时期蜀国兵力
夷陵之战被吴国伤了元气 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吴国有52.3万户,230 万人,,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三从两点变化得知蜀国每户大约有3. 4口人,;吴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魏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四通过比较三国人口统计,得知三国中魏国人口最多,吴国其次,蜀国最少。三国的 政治 经济 历史 ,得知魏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当然也是人口最多的,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魏国也是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事实上三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维持一般都不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这也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只有蜀国例外,却也相差无几,蜀灭时只有二十三万户,九十四万人,只有兵十万多一点。吴灭时约四十余万户,二百三十万人,有兵二十余万。 蜀汉在三国后期 军事 上比较活跃,但蜀汉发展至后期,人口不足百万。也就是说要用10万兵的话,则10个人中要有一个当兵,老幼妇女去掉,只选青壮年,比例要达多少?还要不要发展生产?历史上(正史)的诸葛北伐,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
此时孙吴有兵23万(230万人口)。曹魏有兵50万(443万人口)。魏蜀实力相差悬殊,正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总兵力加起来都没有30万。最多的一次6万,最少的一次万余。蜀国人口不过百万,能拖起10万军队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诸葛亮的最大活动兵力不会超过6万。魏国的西线防御兵力在20万左右。(曹真一路近10万,司马懿和张颌领另外10万。活动兵力在15万左右。) {个人 意见 }诸葛的北伐,所谓“统一中原,恢复汉室”实际上已经是个 口号 而已,其自己也知道。真正出兵的目的,在垄。此时荆州已经失守,按其所谓隆中对的战略意图最后一丝希望也已消失。取垄在战略态势上有所改善,不至困向一隅,坐以待毙而已!历史只相信实力,无论是财力、物立、人力,蜀汉已是远远落后于其他两方,只能寄希望于孙氏联盟才能得以苟延残喘。但是无疑,统一的重任他们是没份的。
史书上记载的三国著名大战实际兵力如下: 官渡之战,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袁绍”众十余万”; 火烧新野,认为曹仁兵力至多8千人(无史书记载)。 赤壁之战,曹操十五六万,孙权五万,刘备一两万.<<三国志>>记载详细。 夷陵之战, 陆逊统率的吴国抗蜀军:兵力5万。(《资治通鉴》、《三国志吴主传》、 《陆逊传》均有记载);蜀军的总兵力在7.2万左右(不包括赵云军),其中在夷陵地区作 战的有5.9万人。战败后,刘备退回永安有2.3万兵防守。 六出祁山,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
蜀国历史简介
蜀汉(221—263年),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 天下 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窃取了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政权所灭。
蜀国的经济发展
当时,蜀汉在魏、蜀、吴三国中国土 最小,人口最少,其经济实力也最弱。特别是刘备夺取益州之战中,由于刘备与原益州的统治者刘璋进行了将近三年的战争 ,致使益州百姓“饥膏草野”。刘备攻占成都后又纵兵抢掠且“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土”,使原本充裕的府库为之一空,以至日常军费 开支都成了问题。为此刘备不得不采纳刘巴 的建议,“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以充实府库。刘备采用发行大面额货币的 办法 是一种转嫁经济危机的手段,虽然可以聚敛财富解决暂时的困难 ,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且必然要对益州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随后魏、蜀、吴三国间的争战又一直不断,这些战争,大量地耗费了蜀汉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地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对蜀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诸葛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所面临的是一个危机 四伏、经济凋敝、民心不安、社会动荡的局面。以至于诸葛亮在南征时, 命令 兵士种蔓青于山中,“以济军食”,这是当时蜀汉经济困难,军粮难以供给,不得不靠 种植 蔓青来接济军粮的真实情况的写照。
为解决蜀汉建国后尤其是刘备讨伐东吴 之战失败后面临的经济困难,诸葛亮在恢复经济方面下了很大力气。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农业社会的头等大事,也是中国古代支撑战争的重要物资 资料。所以诸葛亮在恢复和发展经济中特别注重刘备军控制地区的农业 生产,以保障百姓温饱和军粮供应。他为此专门设置了督农官,主管农业生产。
四川 素有天府之国之美称,蜀地百姓历来比较富足,仅仅是因为战乱的原因才弄民困财艰。只要社会秩序较为安定,能让老百姓从事正常农业生产,那么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会很快见效的。休 养生 息的政策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在经过大的战争和社会动乱之后都会采用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有效政策和 措施 ,诸葛亮在蜀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成果显著。“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诸葛亮对水利设施的新建和维护也十分用心,他曾派壮丁一千二百人保护秦时李冰所修的都江堰,并专门设了堰官主管都江堰的维护。同时大量兴建各类灌溉设施,时人称为“诸葛堰”、“小诸葛堰”,并且在各地筑堤以防水患。《成都志》载:“九里堤在县西北,堤长九里,老相传,诸葛亮所筑,以捍水势”。诸葛亮在一出祁山失败之后,为减轻减轻军费、军饷负担,同时保证农村劳动力不因战争而流失,以不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在军中实行“减兵省将”,建立了士兵到期轮换制度。使农村不因士兵长期在外作战而耽误农时。
猜你喜欢:
1.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有多少
2. 三国中蜀国的皇帝是谁
3.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有多少
4. 三国蜀国名将姜维的资料
5. 三国历史的神箭手有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