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三种境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古今成大事者,必经之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三境也。
这三首词是来自北宋的三位不同的词人,为什么王国维先生会把这三位词人。汇集在一起呢?他们又有怎么样的一个关联呢?
第一境: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取自晏殊的《蝶恋花》,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全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明月不谙离恨苦”从这句词来看,是讲诗人跟亲人离别的情感。“斜光到晓穿朱住户”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诗人无法入眠。“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天晚上的秋风把树叶都吹掉了,平时,在高楼时,看不尽道路,是因为树叶都挡住了,而今天早晨,一眼看不到边。“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我很想给你寄一封信,天大地大,我该寄向何处呢?这是这篇词的一个大致意思。
这是个故事是晏殊在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的任期里,自己纳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不得了,她有一等的美貌,一等的才华,一等的酒量。晏殊的心里那是自信满满,每次他的朋友张先来找他(晏殊),晏殊都会叫他的小妾来服侍张先。看到晏殊有这样的小妾,张先那是赞不绝口。可能是晏殊对这个小妾用情太深,他的夫人看到了这个情景。心想着,这个狐狸精,迷惑我的相公,于是,趁晏殊不在家之际,把这个小妾卖了,后来,晏殊得知这个事情后,闷闷不乐,心情跌入谷底。他的好友张先,这也有些时日,没来了。后来,有一次张先又来拜访晏殊,看到他跟从前大不一样。没有往日的神采奕奕,自信的表现。闷闷不乐的。他的好友张先问“兄弟啊,你这是怎么了,闷闷不乐的。
晏殊跟张先说了自己的事情,张先明白这是别人的家事,自己也不好掺和,写了一首悼念之词: 《 碧牡丹》
步帐摇红绮。晓月堕,沈烟砌。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镜华翳。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晏殊在官场最后也做到了宰相的职位。但是,在他这一路经历过三次贬谪。虽然,我们看着它是爱情诗,这是不是晏殊在官场的政治困境,对未来的向往呢?古人喜欢用情诗来抒发自己在官场事业的感情。
第二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蝶恋花。全词是这样写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从这首词来看,好似也是写相思离别。但实际上,也是写出了自己的仕途不顺。因为柳永的个性放荡不羁,他辗转至50岁才高中了进士。虽然考中进士之后,辗转于福建,浙江等地做官。并未得到朝廷重用。
柳永这位词人如果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的来说,他也是北宋流行乐团的的天王巨星。原因就在于,他的词,不仅流行于学都市,青楼,还流行于大西北。
值此之际,他来到了宰相府,求见晏殊,他知道晏殊也写词,可能互相有共同话题,来挽救他的政治生涯。晏殊真的还接见了柳永。晏殊问:“您,写词吗?”话中之意,带来了羞辱的成分。柳永的回话,站在他面前的是举国闻名的大词人。柳永的回答,体现了一个诗人不卑不亢的态度:“我和您一样,写点词。”柳永此话的意思,您觉得写词的人卑微,我卑微,你也卑微,你觉得写词的人了不起,你了不起我也了不起。晏殊慢慢的展露出他伪装的一面,对柳永的当众羞辱。柳永,见此场景,转身离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出了柳永,在仕途的不顺,但是也没有让他停滞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三境: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全词是这么写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上阕写的的在元宵佳节,放烟花,观灯,人们在街上游玩,看各式各样的夜鱼龙舞。下阕写了一个故事,在人来人往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女子,所谓蛾儿雪柳黄金缕。这是写古代女子头上所戴的装饰品。也听到了女子浅浅的笑声。可是当辛弃疾回头来找这位女子时,找了在灯光亮的的地方,找了许久,但是也不见踪影。就在自己感觉失落,想要走的时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一个灯光昏暗的地方。他看那个女子。一个人站在那里。
从这个解词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跟晏殊,柳永的词是一样的,是一首爱情词。从爱情的角度来理解是没什么问题的。“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辛弃疾自己,描述他的一生。也表现了,他踌躇满志,悲剧的一生。
在北宋辛弃疾是一个英雄豪杰式的人物。辛弃疾出生于公元1039年,公元1141秦桧跟金人签订了《绍兴和议》,他的目的就是与金人划江而治,你治你的,我治我的。这种和平的景象维持了20年。在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撕破协议,带领了,部队一直打到长江北岸。正当,他继续想进攻之时,被他的手下给杀了。后来,各地的起义军都纷纷并起。辛弃疾加入一个叫做耿京的农民起义军后,又找他的朋友义端,加入耿京的起义军行列来,义端此人是个和尚,也是一个贵族,手底下有几千人马。加入耿京后,耿京的实力越来越强。义端,这就看不下去了,心里想着我是一个贵族,而你是一农民,指挥打仗的才能又不出众,而且,又不重用我。这下义端动了一个很大的歪心思。有一天晚上,义端溜进耿京的房间,把军队的印章偷走了。古代调配军队的重要信物,义端,偷走印章之后,无处可去呀,只有去投奔金人,事情被耿京发现后,耿京派辛弃疾连夜去追义端。在半路截住了义端,义端对辛弃疾,兄弟,你放我一条生命,日后,我定当涌泉相报。辛弃疾,哪里会饶过他呢,手起刀落之间,拧着义端的人头回去见耿京,耿京对辛弃疾更加的信任。委以重任。
进入南宋之后,辛弃疾在南宋住了40年。20的时间辗转江苏,江西等地当官。并没有得到重用。还有20年的时间,赋闲在家。他为他这悲剧的一生,感到悲哀。也造就了一代伟大诗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有可能是辛弃疾,在写这句词也可能是,辛弃疾在借这首情诗,来抒发自己在一个虚幻世界的成功。
王国维先生,把三位词人的生平和词结合起来,来阐述了,古今成大事者毕竟人生之三境界。我个人对它的理解是,成就丰功伟业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三境界,不能调换顺序。
这是我对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的编辑,如有任何建议,请给我留言。如果觉得不错,请多多转发。
这三首词是来自北宋的三位不同的词人,为什么王国维先生会把这三位词人。汇集在一起呢?他们又有怎么样的一个关联呢?
第一境: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取自晏殊的《蝶恋花》,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全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明月不谙离恨苦”从这句词来看,是讲诗人跟亲人离别的情感。“斜光到晓穿朱住户”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诗人无法入眠。“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天晚上的秋风把树叶都吹掉了,平时,在高楼时,看不尽道路,是因为树叶都挡住了,而今天早晨,一眼看不到边。“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我很想给你寄一封信,天大地大,我该寄向何处呢?这是这篇词的一个大致意思。
这是个故事是晏殊在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的任期里,自己纳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不得了,她有一等的美貌,一等的才华,一等的酒量。晏殊的心里那是自信满满,每次他的朋友张先来找他(晏殊),晏殊都会叫他的小妾来服侍张先。看到晏殊有这样的小妾,张先那是赞不绝口。可能是晏殊对这个小妾用情太深,他的夫人看到了这个情景。心想着,这个狐狸精,迷惑我的相公,于是,趁晏殊不在家之际,把这个小妾卖了,后来,晏殊得知这个事情后,闷闷不乐,心情跌入谷底。他的好友张先,这也有些时日,没来了。后来,有一次张先又来拜访晏殊,看到他跟从前大不一样。没有往日的神采奕奕,自信的表现。闷闷不乐的。他的好友张先问“兄弟啊,你这是怎么了,闷闷不乐的。
晏殊跟张先说了自己的事情,张先明白这是别人的家事,自己也不好掺和,写了一首悼念之词: 《 碧牡丹》
步帐摇红绮。晓月堕,沈烟砌。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镜华翳。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晏殊在官场最后也做到了宰相的职位。但是,在他这一路经历过三次贬谪。虽然,我们看着它是爱情诗,这是不是晏殊在官场的政治困境,对未来的向往呢?古人喜欢用情诗来抒发自己在官场事业的感情。
第二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蝶恋花。全词是这样写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从这首词来看,好似也是写相思离别。但实际上,也是写出了自己的仕途不顺。因为柳永的个性放荡不羁,他辗转至50岁才高中了进士。虽然考中进士之后,辗转于福建,浙江等地做官。并未得到朝廷重用。
柳永这位词人如果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的来说,他也是北宋流行乐团的的天王巨星。原因就在于,他的词,不仅流行于学都市,青楼,还流行于大西北。
值此之际,他来到了宰相府,求见晏殊,他知道晏殊也写词,可能互相有共同话题,来挽救他的政治生涯。晏殊真的还接见了柳永。晏殊问:“您,写词吗?”话中之意,带来了羞辱的成分。柳永的回话,站在他面前的是举国闻名的大词人。柳永的回答,体现了一个诗人不卑不亢的态度:“我和您一样,写点词。”柳永此话的意思,您觉得写词的人卑微,我卑微,你也卑微,你觉得写词的人了不起,你了不起我也了不起。晏殊慢慢的展露出他伪装的一面,对柳永的当众羞辱。柳永,见此场景,转身离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出了柳永,在仕途的不顺,但是也没有让他停滞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三境: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全词是这么写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上阕写的的在元宵佳节,放烟花,观灯,人们在街上游玩,看各式各样的夜鱼龙舞。下阕写了一个故事,在人来人往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女子,所谓蛾儿雪柳黄金缕。这是写古代女子头上所戴的装饰品。也听到了女子浅浅的笑声。可是当辛弃疾回头来找这位女子时,找了在灯光亮的的地方,找了许久,但是也不见踪影。就在自己感觉失落,想要走的时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一个灯光昏暗的地方。他看那个女子。一个人站在那里。
从这个解词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跟晏殊,柳永的词是一样的,是一首爱情词。从爱情的角度来理解是没什么问题的。“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辛弃疾自己,描述他的一生。也表现了,他踌躇满志,悲剧的一生。
在北宋辛弃疾是一个英雄豪杰式的人物。辛弃疾出生于公元1039年,公元1141秦桧跟金人签订了《绍兴和议》,他的目的就是与金人划江而治,你治你的,我治我的。这种和平的景象维持了20年。在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撕破协议,带领了,部队一直打到长江北岸。正当,他继续想进攻之时,被他的手下给杀了。后来,各地的起义军都纷纷并起。辛弃疾加入一个叫做耿京的农民起义军后,又找他的朋友义端,加入耿京的起义军行列来,义端此人是个和尚,也是一个贵族,手底下有几千人马。加入耿京后,耿京的实力越来越强。义端,这就看不下去了,心里想着我是一个贵族,而你是一农民,指挥打仗的才能又不出众,而且,又不重用我。这下义端动了一个很大的歪心思。有一天晚上,义端溜进耿京的房间,把军队的印章偷走了。古代调配军队的重要信物,义端,偷走印章之后,无处可去呀,只有去投奔金人,事情被耿京发现后,耿京派辛弃疾连夜去追义端。在半路截住了义端,义端对辛弃疾,兄弟,你放我一条生命,日后,我定当涌泉相报。辛弃疾,哪里会饶过他呢,手起刀落之间,拧着义端的人头回去见耿京,耿京对辛弃疾更加的信任。委以重任。
进入南宋之后,辛弃疾在南宋住了40年。20的时间辗转江苏,江西等地当官。并没有得到重用。还有20年的时间,赋闲在家。他为他这悲剧的一生,感到悲哀。也造就了一代伟大诗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有可能是辛弃疾,在写这句词也可能是,辛弃疾在借这首情诗,来抒发自己在一个虚幻世界的成功。
王国维先生,把三位词人的生平和词结合起来,来阐述了,古今成大事者毕竟人生之三境界。我个人对它的理解是,成就丰功伟业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三境界,不能调换顺序。
这是我对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的编辑,如有任何建议,请给我留言。如果觉得不错,请多多转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