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对还是错?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2-12-15 · 超过13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不管「试探」的结果如何,它都不可能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好的教育方式,它的初衷一定是能让当事人受益的,可我看不到整件事里孩子受益的部分在哪里。

一开始,在吃饭时,孩子口渴,妈妈让孩子去隔壁的便利店「先拿一瓶水」,打算「吃完饭再去给人结账」,我不知道这位妈妈和便利店的老板或店员是不是熟悉,如果熟悉也就罢了,如果并不熟悉,就让孩子用赊账的方式购买商品,我不认为这种方式够道德。

因为这既让便利店店员承受「可能收不回钱,要自己赔钱」的担忧,又让孩子承受「先拿一瓶水,暂时不付钱」的心理压力,虽然我们或这位妈妈都知道事后他们会付钱,但店员和孩子可没有上帝视角,你说至此孩子有受益吗?

接下来,这位妈妈要「试一下」孩子,假装逃单不付水钱,「试探」孩子,试」的本身就包含不信任的意思,你信他你就不必试,你不信他你才试。孩子幼时,最了解他们的应该是父母,自家孩子是不是品性善良纯洁,妈妈能不知道吗,知道又为何要试呢?

当孩子知道妈妈只是想「试探」他,心里会怎么想呢?也许他还太小,还不太会想,更不太会表达,但我相信不管他怎么想,其中一定没有「开心」的成分,你说至此孩子有受益吗?

好的,也许有些人会说,什么「试探不试探」的,不用太较真,这只不过是逗孩子玩罢了,无伤大雅。

那我就要重点说说这个「逗」了。

其实通过这孩子的言行,我们能看出他的整体家教不差,显然妈妈也没有任何坏心,平日对孩子的引导应该多数也很积极向上,所以孩子的表现很「正义」,至少说明他已经内化了社会交往的基础规则,有道德心,也有同理心。

但我们真得警惕生活里这类不易被我们察觉的「逗孩子玩」的行为。

本质上,「逗孩子玩」,就是成人利用自己的认知优势和孩子的认知劣势,要么来体现自己「可以掌控全局」的优越感,要么故意诱导孩子犯错后享受居高临下说教的快感,尽管也许这么做的人,他们的本意并非如此。

你看,我们这代人从小被戏弄得还少吗?

「我想吃你的糖果,能不能分我吃呀?」

——「愿意分啊,真乖,那我吃啦……啊呜……咦,你怎么哭啦?你不是说愿意分我吃的吗?你说话不算数啊!」

——「不分?这孩子怎么一点也不懂分享呀,太小气了!」

「你妈妈再生个弟弟,就不要你啦!你跟我回家当我的孩子吧?」

——「哎哟,为什么哭啦,我只是跟你开玩笑,这孩子怎么一点玩笑都开不得呀!」

「是爷爷奶奶更爱你,还是外公外婆更爱你呀?」

——「是外公外婆呀?哎,真是白眼狼,爷爷奶奶白养你了!」

——「是爷爷奶奶呀?哎,亏得外公外婆对你那么好,天天念着你!

……横竖都是孩子的错,「逗孩子」的那人全对呗。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不要让邻居或七大姑八大姨用这样的方式来「逗」自家的孩子。

但我觉得这种「逗」的方式太过于根深蒂固,身为家长的我们,也常常难以避免,而且最可怕的是,因为并非如他人「逗」得那么露骨,致使我们自己也难以意识到。

就如这位妈妈用把钱剩着给孩子买卡的诱惑来「逗」孩子别再回去付水钱,我想,她肯定也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妥。

可这说不好听点,就是「骗」孩子呀!妈妈正掌控着全局:孩子坚持还钱,说明我这孩子我教育得不错;孩子被说动了,不打算还钱,我再好好教育一番……

5岁的孩子会疑惑妈妈到底是想还还是不想还吗?妈妈会因为骗了孩子而认错吗?

你说至此孩子有受益吗?

孩子不过是被迫证明了一次自己的品性而已。

孩子的美好,就在于他们的幼稚,在于他们的单纯,在于他们的认死理,还在于他们哪怕被伤过也依然保有对父母百分之百的爱和信任。

所以还请不要辜负孩子的美好,伤害他们的真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