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有什么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1、方言
哈尔滨话属东北官话—哈阜片—肇扶小片,是全国最接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普通话发音的方言之一。
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具有表达标准、清晰、明了的特点。
哈尔滨的普通话普及程度明显好于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
一些外国人认为,哈尔滨话好听、地道、没有奇怪的语调。
哈尔滨人的发音与东北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哈尔滨市区与近郊区的发音都有明显区别。
也正是这个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哈尔滨为全国各地的电台、电视台、文学艺术组织培养了大批成功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2、宗教
哈尔滨主要宗教有基督教、道教、佛教、 *** 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少数人信仰东正教、犹太教和萨满教。
3、习俗
野游。
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
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
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
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
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
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47]
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
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
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
20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
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冰上婚礼。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一种婚礼形式。
冰上婚礼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哈尔滨的旅游资源:
1、哈尔滨中央大街 ,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
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
现在已成为哈尔滨旅游、购物、娱乐、餐饮的集中地,融合了整个哈尔滨的美食和特产。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百年老街,是哈尔滨市的名片。
街路两侧汇集了风格各异的精美建筑。
在精美的建筑中,各种小吃、快餐、西餐,韩式、日式等料理多如繁星。
2、圣·索菲亚教堂,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 *** 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
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3、哈尔滨极地馆是世界首座极地演艺游乐园,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三大景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首家以极地动物娱乐表演为主题的极地馆。
被全球最大旅游网站“Trip Advisor”评选为“全球杰出景区”。
“极地鲸灵炫乐团”完美钜献,世界各地著名极地动物明星齐聚哈尔滨极地馆,倾力领衔世界顶级的七大主题表演。
世界唯一极地白鲸水下表演秀,中国第一美女驯养师与白鲸米拉共同演绎了感动世界的梦幻传奇——“海洋之心”,入选美国赫芬顿邮报“全球50个历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