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的来历
古代用黑曜石、金、银、水晶、铜、青铜,经过研磨抛光来制成镜子。
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古铜镜;公元 1世纪,开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镜;中世纪盛行与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贵金属小盒中的便携小镜;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出现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为制镜中心,所产镜子因质量高而负有盛名。
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金属镜逐渐减少。
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
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
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
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但一直延续应用到19世纪。
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
扩展资料:
镜子的特性:
1、反射
镜面对于光线的反射服从反射定律,其反射能力取决于入射光线的角度、镜面的光滑度和所镀金属膜的性质。
与镜面垂直的假想线称为法线,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和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相等。
平面镜前的物体在镜后成正立的虚像,像与镜面的距离与物体与镜面的距离相等。
如果想从镜中看到本人整个身长,由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子至少须有本人身长的一半。
凹面镜的反射面朝向曲率中心。
2、聚焦
平行光线入射到凹面镜反射后聚集到焦点(f),焦点位置在曲率中心(c)与镜面距离的1/2处。
如烹饪器放在大凹面镜焦点位置,可接受太阳光聚集加热,成为太阳灶。
如车灯或探照灯中光源放在凹面镜焦点位置可使光反射出平行光。
物体在曲率中心以外时可反射成倒立的实像,如反射望远镜。
凸面镜的反射面背向曲率中心,物体在镜后成缩小的正立像,可以反射大范围的缩小景观,如汽车后视镜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