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7-1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3万
展开全部

   一、 不明整体,望文生义

  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4、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5、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例6、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1、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1、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3、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4、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5、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而“固若金汤”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6、“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二、反 用其义

  例1、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2、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1、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2、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三、褒贬颠倒

  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例1、《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2、(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3、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贝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4、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辨析:1、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2、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3、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4、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这句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是误认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当而造成的成语误用。要注意的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往往加“引号”以加以区分。

  例:这个政府(政府)“专心一志”打内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

  “专心一志”形容非常专心,褒义,这里是作者故意褒词贬用,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四、使用对象配错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例1、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2、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正:1、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2、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五、误用典故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例1、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2、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辨正:1、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2、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六、人称或角度不当

  例1、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2、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辨正:1、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2、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七、不分程度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1、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2、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

  例3、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辨正:1、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1、。

  2、“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领导人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用在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3、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本句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词小用”的毛病。

   八、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

  (1)顾此失彼。 如:“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生死攸关”是指生和死两个方面,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2)语义相左。 如:“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而误。)

   九、尊卑关系颠倒

  例1、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2、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辨正:1、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十、比喻不当,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

  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例1、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例2、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辩正:1、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2、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十一、搭配不当

  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辨正: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十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例1、在那磋砣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例2、节日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辨正:1、中,“磋陀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

  2、中,“美轮美奂”:形容屋宇华丽、高大众多。句中将此词用以形容灯光,实属附会之词。

   十三、似是而非,彼此误代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这两个成语只有开头的一个字不同。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而“耸人听闻”还有“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的意思。如:“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这句中的“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用“耸人听闻”来与它搭配是恰当的,如果用“骇人听闻”就不确切。

  (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例:“功亏一篑”与“前功尽弃”,这两个成语都有“最后未能完成,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的意思,而“前功尽弃”这个成语本身并未指明以前的努力为什么白费。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如“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松动,否则,功亏一篑,实在可惜。”“炸城的工事也遭到了好几次的顿挫,……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1、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2、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分析:例1、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

  例2、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3、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例4、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例5、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辨正:3、中“无可厚非”应换为“无可非议”。

  4、中“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

  5、中“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

  另外,像以下成语也容易误代:

  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梦笔生花——妙笔生花;

  披肝沥胆——呕心沥血;

  首屈一指——屈指可数。

   十四、词不达意,自相矛盾

  例:1、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2、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3、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

  辨正:1、“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而句中“小燕”却在“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

  2、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

  3、中的“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也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形容做作。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很显然,动作只能“作势”,不能“装腔”。

   十五、两个成语连用,造成自相矛盾

  例: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杖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形容差不多;“各有千秋”:各有特长,应删掉“半斤八两”。

   十六、误用词性

  1、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

  2、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分析:1、除了“老一套”与“成规”语意重复外,还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墨守成规”是个动词性短语。作者却让它带上了“老一套”以个定语。显然是把它当成名词性短语看待了,可将“老一套”去掉,并将“墨守成规”改成“陈规陋习”。

  2、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十七、弄错时代,不合逻辑

  1、庞涓对部下笑道:“我早知道齐兵怯弱,果然被我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2、荆轲对太子丹说:“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分析:上述两句中,庞涓、荆轲都是战国人,而加点的两个成语分别出自《晋书谢玄传》和清代吴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说出“后人”的话,所以不合逻辑。

   十八、堆砌成语

  1、在辩论会上,它的观点被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面目全非。

  分析:在这个例句中,加点的三个成语语意相近,重复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说服力,实则罗嗦,不如任意删去两个。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熟悉成语的以上18种误用现象,做题时留意,解决成语这道题应该不是难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