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4.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难点】
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介绍课文相关资料
1、人物介绍
2、司马光(1019―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司马光砸缸)
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整体感知,正音,正确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2、 请一学生单读,其余同学点评字音停顿,教师正音(多媒体出示)
3、全班齐读。
四、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学生借助预习学案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
2、教师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3、全班再读课文。
五、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对话。
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六、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1、找出文中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解释这两个词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的人。
刮目相看: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2.联系《伤仲永》一课,请谈一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方仲永有天才却没有接受后天教育,而泯然众人;吕蒙通过发奋读书而由“吴下阿蒙”变成令人刮目相待的博学之士,说明一个人的成才与天资有关,更取决于后天学习。
例: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开卷有益)
②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③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腹有读书气自华)
④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⑤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
七、课堂小结
1.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八、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 → 劝 → 吕蒙 ← 赞 ← 鲁肃
(语重心长) (自豪、自得) (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意见 爱 才
好 学 勤学、刻苦 敬 才
善 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