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的历史等
由于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从古至今一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古城漫长的二十多个世纪里,它以“川鄂咽喉”、“蜀道三千,峡路一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镇称于世。
这里发生的一次次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战争,使它的城镇史与战乱兵祸难舍难分。
刘备兵败夷陵
被称作枭雄的刘备,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先主。
吴军偷袭荆州,他二弟关羽在临沮(宜昌境内)为吴军所杀,他誓为关羽复仇 ,遂于章武元年举兵顺江而下,首先占领了秭归(宜昌境内)地。
相传秭归即为刘备征东吴时所筑。
蜀军乘胜东进,分兵围夷陵(古宜昌城),主力直抵夷道亭与吴兵相拒。
到第二年夏,蜀军疲困,终为陆逊所破,败逃四川。
章武三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
这段历史,演变产生了火烧连营、烧铠、断道、白帝托孤等一系列关于刘备的故事与战争遗迹。
诸葛亮黄陵庙撰碑
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帮助刘备攻取四川,曾途经三峡,留下了不少遗迹与传说。
黄牛山麓的黄陵庙(宜昌境内)前,至今立有《黄陵庙记》碑,其碑文相传说是诸葛亮撰写,称武候碑。
传说诸葛亮入川时,曾把兵书宝剑世藏于峡中,神奇的兵书宝剑峡(宜昌境内)便由此而得名。
巫峡中一块岩壁上,还有所谓“孔明碑”供人凭吊,奉节河滩上,还传说诸葛亮当年曾在这儿摆八阵图使陆逊被困,至今留有遗迹。
关羽宜昌城点军
在宜昌地区,关羽的活动遗迹更多。
这位常秉烛夜读《春夜》的蜀汉名将,在清代被奉为“关圣帝”,全国各地均建有关庙。
这位骄傲的将军,由“威震华夏”最终得到“败走麦城”的悲壮结局。
建安十九年,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可能就是这期间,他曾来夷陵(古宜昌城)点视军马。
今宜昌城区大江南岸点军坡,传为关羽当年点兵处,现存“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为清光绪十一年宜昌总镇罗缙绅所立。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魏将于禁降。
不想吴军乘机偷袭荆州,使关羽腹部受敌,兵败逃往麦城(宜昌境内)。
后又与儿子关平突围逃到临沮(宜昌境内),在罗汉峪回马坡为吴伏兵所杀。
对于关羽的忠义宣传及他悲壮的遭遇,在民间影响很大。
相传他遇害后,阴魂游荡到玉泉山(宜昌境内),高呼“还我头来”,得到了在玉泉山结庐的普净法师的点化。
至今玉泉山有“关云长显圣处”石碑,玉泉寺也由此香火日盛。
今日当阳市境,还留有规模宏伟的关陵、关羽部将周仓之墓、麦城遗址等。
长阳县境也有点河兵、马回溪等传说中的关羽遗迹。
陆逊在宜昌破蜀兵
曾被赞为“书生拜大将”的陆逊,曾任宜都(宜昌境内)太守。
吴蜀猇亭之战时,孙权命他为大都督,领兵拒蜀,他以逸待劳,火烧连营七百里,大破蜀军,从而名声大震。
宜都城为陆逊所筑,故称陆城。
其子陆抗,也曾守宜都,故又有“二陆名城”之称。
张飞在三游洞擂鼓督战
张飞是蜀汉猛将,也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三弟。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二十多万人攻占荆襄。
刘备率残部逃奔当阳(宜昌境内),曹军穷追不舍直逼长坂。
张飞将20骑拒后,他据水断桥,横予立马,环眼圆睁,吼声如雷,使曹军丧胆,不敢逼近,刘备等得以安全脱险。
后来刘备平安江南,以张飞为宜都太守、征掳将军,封新亭候。
据地方志记载:“张飞擂鼓台在三游洞顶,士人张飞守郡日督兵于此,今故垒犹存”。
而今日新立有张飞擂鼓塑像,颇壮观。
当年张飞在当阳吓退曹军的地方,立有“张翼德横矛处”石碑,民间还广泛传述着张飞喝断霸陵桥的故事。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浑身都是胆的白袍将军赵云,字子龙,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在华夏大地家喻户晓。
当刘备等被曹军追赶得丢盔弃甲,逃到长坂坡,刘备的妻儿走失,许多兵将死的死、伤的伤,被困的被困。
赵子龙却单枪匹马杀入重围、往来冲突,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杀死不少曹军兵将,救出许多刘备的谋臣军卒,以及刘备的甘夫人与刚满周岁的儿子阿斗。
抗日战争时期,宜昌亦是国军抵抗日寇,保卫陪都重庆的桥头堡。
著名的石牌保卫战使得国军取得了对打击日寇嚣张气焰的胜利,挫败了日军进入西陵峡的美梦,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是中华民族战争重大军事转折点。
它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确立为世界军事史上中华民族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而著名的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则牺牲在宜昌的另外一场战斗——枣宜会战中。
沧海桑田,如今宜昌城区融峡江特色、水电特色、古文化特色与现代化城市融于一体,使宜昌成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旅游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