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是《三国演义》读后感七年级作文,欢迎参考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七年级作文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读的经典历史小说。它通过描写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发生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来表现英雄人物如何利用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与对手随机应变、斗智斗勇。《三国演义》就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每读一次《三国演义》,我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其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挟天子令诸候”的曹操平定了北方,率百万大军南下,打算一举扫平蜀汉和东吴。刘皇叔和孙权决定组成抗曹联军。诸葛亮是刘皇叔的全权代表,周瑜是孙权军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双方是联合军队,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总是给他设绊子,搞破坏。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周瑜借口缺少箭支,要诸葛亮十天之内制造十万支箭,最后陷害没成功,留下了千古笑柄。读着读着,我想到以前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那一天,学校举行语文考试。
一位跟我比较要好的同学考出了98分的好成绩,我却只考了86 分。放学回家的时候,我越想越难过,觉得她很有可能是作弊得来的,或者是老师偏心,就故意问她:“小李,你这次怎么考得那么好啊?”当时我有些嫉妒她,因为我平时的成绩都比她好,可是这一次却被她超过了,心里觉得很不服气。有一段时间,都不愿跟她说话,和她一起回家了。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周瑜作为诸葛亮的友军统帅,不跟诸葛亮好好合作,反而因为嫉妒,多次设计谋害,最后竟被活活气死,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终身遗恨。为什么要去妒忌别人呢?是怕别人超过自己的成绩吗?这样的人是没有勇气的!当别人取得好成绩,受到大家尊重和爱戴,如果我们不去寻找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不虚心向他学习,反而讽刺甚至中伤别人,那是多么愚蠢无能的表现啊!读着读着,我明白了不能妒忌别人的才干,如果要想取得跟别人一样的成功,那就努力去做。你瞧,小时候数学常常考不及格的华罗庚爷爷努力去做了,他后来竟然成为了数学家!你瞧,残疾张海迪阿姨也是努力去做了,她居然掌握了多种语言!你瞧……还有很多很多。努力去做吧,成功等着我们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七年级作文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进入三国世界。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很有道理。周王朝末年七国分争,六国联合抗秦,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灭亡后,楚汉为争夺天下又交战,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刘禅、狡猾而多智的司马懿三父子等,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后来又不忘曹操恩情,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刘备,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大哥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寻找。我认为他虽然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正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是关羽,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空城计、孔明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就是诸葛亮,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他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汉自立。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接受,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他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可是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认为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可见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写诏聚诸侯讨伐董卓。他就是曹操,这些使我感到了他的伟大之处。
按全部来说,三国对我影响很大,爱上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