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美洲湖泊河流的数量比较集中南美洲较少

 我来答
淡淡的一一一一
2023-01-01 · 超过3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1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0万
展开全部
一、河网分布及其水文状况的差异性

北美洲年平均径流总量为8200km3,在世界各大洲中仅次于亚洲和南美洲。在地形结构、气候和大陆发展过程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北美洲河网分布及其水文状况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形成外流区与内流区之间、东西部之间和各大流域系统之间的强烈对比,它充分体现了全洲地理环境结构的特点。

(一)外流区占绝对优势

北美大陆的地形结构决定其主要分水岭略呈H形。西部的落基山是大陆最重要分水岭,北美的大河除圣劳伦斯外,几乎都是由这里发源的。分水岭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以东的分别注入北冰洋、哈得孙湾和墨西哥湾。东部阿巴拉契亚山为第二个分水岭,它的高度和范围远小于前者,发源于这里的河流一般流程不长,山地以东的河流注入大西洋,以西的汇流于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中部的分水岭为劳伦辛低高原西南边缘的冰碛区和高地,高度不大,一般在 500 m以下,分水岭以北的河流多注入哈得孙湾,以南的也汇流于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

北美洲的河流分属三大流域系统。大西洋流域系统范围最大,流域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48%。其中墨西哥湾流域系统约占19%,这里有北美洲最大的水系密西西比河和格兰德河等;哈得孙湾流域系统约占18%,有纳尔逊河、彻奇尔河等;直接注入大西洋的流域系统约占11%,有圣劳伦斯河等。太平洋流域系统的河流,多发源于落基山西坡,向西穿过高原和山地,注入太平洋,流域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20%,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冰洋流域系统的流域面积也占全洲总面积20%,有马更些河等。

因此,北美洲88%的面积属外流区,内流区面积仅占12%,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和西南部科迪勒拉山区,如大盆地南部、科罗拉多高原南部和墨西哥高原中北部一带,如果不把冰封的格陵兰岛计算在内,则北美洲外流区所占的比率高达96.7%,内流区仅占3.3%。北美洲流域性质的这一特点,与其气候和地形结构有密切关系。北美洲处于温带内陆位置的中部平原,南北连接哈得孙湾和墨西哥湾,地形并不闭塞,气候又属温带半干旱至半湿润型,不致形成象亚欧大陆中部那样广大的内流区。其次,北美洲亚热带纬度的大陆面积也不如非、澳那样广阔,这又大大限制了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干旱气候范围,因此,北美内流区仅局限于气候干旱、地形又闭塞的西南部山间高原和盆地。初高中地理网

(二)河网发育上的差异性

北美洲河网发育的地域差异,既突出地表现于河网发育的规模上,也反映在水系的发育程度上。属北冰洋和哈得孙湾流域系统的北部,是北美最年轻的水文区,这里地质虽古老,但深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冰期前的水系广泛受到改造,发育历史短,高纬度严寒的气候和漫长的封冻期,基岩裸露、波状起伏的地面,分水岭接近海岸,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水系的充分发育。因此,河流数目虽多,但均短促,水系紊乱,流路畸形,河道中多石滩、急流、瀑布,河湖不分,体现了水系发育的初期性。

西部,在山间高原区虽有几条长河构成水系,但因地形闭塞,降水不多,河网密度很低,河谷深切,多急流和瀑布,有些河流实际为过境河。往南,气候更趋干旱,多间歇河和盐沼,形成内流区或无流区。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山地紧逼海岸,虽是北美降水最丰富地带,但河流多独流入海,峡谷幽深,水流湍急。总的来说,西部太平洋流域系统均具山地河流性质,由于空间有限,气候干旱,新构造运动强烈,水系发育一般也处于初期阶段。

阿巴拉契亚山东南面也是北美多雨区之一,河网较为稠密,但受地形和空间限制,河流一般较短,不构成大型水系。这里属古生代构造带,河流发育历史较长,中上游地段成为格状水系,因此在发育程度上较西北部太平洋沿岸水系进了一步。

墨西哥湾流域系统的中部,是北美洲水系发育最完全、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拥有以密西西比河为主体的庞大水系。这里构造上属地台,历次构造运动中变化不大,水系从第三纪以来就开始发育。第四纪冰期时,大部分地区未直接受大陆冰川影响,冰期后,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改向注入密西西比河,反而加强了本区水系的发展。本区介于落基山和阿巴拉契亚山之间,面积辽阔,具备了发育庞大水系的空间;同时在地势上分别从东、西、北面向中部缓斜,有利于径流汇聚,成为一个良好的聚水盆地。再者,本区降水量较丰富,虽然西部大平原部分降水量较小,但有落基山冰雪融水补充。在上述地史、地形、气候诸因素共同影响下,这一水系特别是中下游已具有晚期的特征,如宽阔的河谷、微缓的比降、迂曲的水道、平稳的水流、广展的河漫滩、众多的牛轭湖等,有些河段已形成均衡剖面。

(三)河网水文状况的差异性

北美洲河网水文状况如径流深度、水源补给、流量及其季节变化等所表现的地域差异,与气候条件有更直接的关系。

以径流深度来说,全洲年平均径流深度为339mm,但各地相差悬殊,它决定于降水量的多寡和流域面积的大小。总的分布规律是西部由北向南减少,东部则由西北向东南增加。最大年径流深度(4000—4500 mm)出现在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带和中美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地带,这是北美最多雨地区,但河流短小,流域面积不大。最小年径流深度(3—5mm)出现在科迪勒拉山间盆地区南部和加利福尼亚沿岸地带,位于大盆地西南的莫哈瓦沙漠(Mojave Desert)有北美“旱极”之称。

在河流水源补给方面,大致45°N以北的高纬地区,主要依赖冰雪融水; 45°N以南,在河流水源补给中,雨水渐占主要地位。此外,西部山地河流和干旱区一些过境河,冰雪融水也是主要补给水源;内流区和岩溶地貌发育地区的一些河流,还依赖地下水补给。

北美洲年平均流量在1000m3/s以上的河流有21条,总计约8.84×104m3/s,约占全洲河流总流量的44%。这说明在北美洲总流量中,中、小河流也占相当份额,它们主要分布在哈得孙湾沿岸、阿巴拉契亚山东坡、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墨西哥高原和中美等地区。河流流量的年变化特点,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也与水源补给类型等因素有关。北极群岛气候严寒,河流封冻期长,在短促的夏季,流量几乎占全年100%。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高水位也出现在夏季,约占全年流量66%,冬季河流封冻,流量显著降低。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全年有雨,秋冬较多,山地多冰川,所以河流以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均匀为特点,从春季开始的汛期一直可延续在秋季。往南,不仅年降水量减少,且冬雨的比率增加,夏季少雨,因此河流流量的年变化也趋显著。至南部加利福尼亚半岛,河流1—3月的流量占全年63%。科迪勒拉山间区从北到南大致也如此递交,只是与同纬度西岸相比,河流水文状况更体现干旱性和变化的极端性。落基山以东广大地区,河流流量由西北向东南增加,但季节变化类型则较复杂。哈得孙湾沿岸湖区降水量虽不大,但因气温低,蒸发弱,冬季积雪,并有湖泊调节,所以河流具有一定的流量,但水位变化不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五大湖北部、拉布拉多半岛东南部和以雨水补给为主的五大湖南部,河流也以流量季节变化均匀为特点,春末夏初流量较大。而在大平原地区,具有为时不长、但非常强烈的春汛,3—5月的河流流量占全年96%,到了仲夏,许多河流几乎干涸。美国中部平原和东南部地区也成鲜明对比,前者洪水期在初夏,枯水期在冬季;后者则分别在春季和秋季。中美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较大,9—11月约占全年流量的一半。二、主要水系
(一)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密西西比”在当地印第安人的语言中意即“大河”或“河流之父”。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海拔501m的伊塔斯喀湖(Itasca),向南注人墨西哥湾,全长3950km;若以发源于落基山东坡的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算起,全长 6262km,为世界第四长河。流域面积322.2×104km2,约占北美洲总面积 1/8。密西西比河汇聚了发源于落基山东坡、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和北部冰碛区南侧共约250多条支流,西岸的支流又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

密西西比河西岸支流流经半干旱地区,流量较小,季节变化急剧,含沙量大,主要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密苏里河,它的长度超过干流,为4125km,流域面积137.2×104km2;河口处年平均流量约1812m3/s,但季节变化极大,初夏洪水期最大流量曾达25488m3/s,而冬季枯水期最小流量仅119m3/s;上游冬季封冻,中、下游含沙量很大,特别是暴雨后,混浊的河水似泥流一般。东岸的支流以俄亥俄河最重要,它接纳了阿巴拉契亚山西坡的众多支流,长1579km,流域面积52.8×104km2;流域内降水丰富,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7080m3/S,相当于密苏里河的3.9倍,洪水期在春季,枯水期在秋季。俄亥俄河对于干流的水量及其季节变化起有重要作用。密西西比河干流上游段(源头至圣路易斯)年平均流量为3900m3/s,中游段(圣路易斯至开罗)为5800m3/s。自俄亥俄河注入后,下游水量大增,河口处达16330m3/s,同时干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也与俄亥俄河渐趋一致:洪水期从中、上游的初夏提早到春季,4月水位最高;枯水期从中、上游的冬季提早到秋季,10月水位最低。

密西西比河流域大部分为平原,中、下游比降很小,河道迂曲,河漫滩宽广,如不以堤坝约束,则洪水的泛滥范围可宽达120-300km。密西西比河每年输送入海的泥沙约3×108m3,河口形成面积 2.6×104km2的三角洲。三角洲南部呈长条形远远伸入海中,末端又分成6股汊流,长约30km,形如鸟足,有鸟足三角洲之称。近年由于新的沉积,鸟足形已不明显。

密西西比河为美国中南部农业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但水患也很严重,遇特大洪水容易泛滥成灾。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价值很大,除干流外约有50条支流可以通航,水深2.7m以上的可航道总长近2.6×104km,流域内有多条运河与五大湖及其他水系相连。干流可从河口航行至明尼阿波利斯,约长3400 km。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为 2630×104KW,主要分布在俄亥俄河及其支流,开发程度较高,如巨大的田纳西河水电工程。初高中地理网

(二)圣劳伦斯河

圣劳伦斯河从安大略湖湖口流出,向东北注入大西洋,它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流程约1200km,在河口形成宽50km、长400km的三角湾。水量相当丰沛,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4×104m3/s,由于五大湖的调节,加以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均匀,圣劳伦斯河成为世界上水位最稳定河流之一,枯水期(秋季)流量要占到洪水期(春季)流量的70%左右。

从湖口至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上游河段,比降陡急,多急流浅滩,水力蕴藏丰富,但对航行不利。这个地区是美、加两国人口和工业云集地区,五十年代起,对该河段实施整治,开凿了一条深达8.1m的水道以及三条运河和七座船闸,水力资源也得到开发,兴建了一系列水电站,使之成为美、加两国重要的航运动脉和电力供应基地。

(三)马更些河

马更些河是北美洲第二长河。上游源流阿萨巴斯卡河和皮斯河均源于加拿大落基山的东坡,前者向东北注入阿萨巴斯卡湖,从该湖流出后与皮斯河汇合成奴河,往北注入大奴湖;从大奴湖流出后始称马更些河,沿落基山麓向西北流,最后分支入北冰洋的波弗特海,河口形成约12000km2三角洲。从皮斯河的支流芬莱河(Finlay)源头起算,马更些河全长4241km,流域面积180.5×104km2。干流东西部在水系发育程度上有显著差异。东部因受第四纪大陆冰川影响,水系尚未充分发育,但有水道与大熊湖、大奴湖、阿萨巴斯卡湖等通连;西部发源于落基山的支流相对较成熟,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1328m3/s,6—7月为洪水期。因地处高纬,河流有较长的冰期(上游从10—5月,下游从9—6月)。中、上游出现高水位时,下游尚未解冻,冰块拥塞,甚易引起泛滥。马更些河水系把偏远的加拿大北部与南部地区联系起来,特别是在运送大熊湖、大奴湖一带矿产品方面有重要意义,但该河的冰期,减低了它的经济价值。

(四)科罗拉多河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西坡,流经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190km。流域面积为59×104km2,大部分在美国境内,流域内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一般不足250mm,沿途为数不多的支流多系间歇性河流,主要由于落基山区融雪和降水的补给,科罗拉多河才成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常流河,对流经的干旱区来说,实际上是过境河,所以人们称它为“美洲的尼罗河”。在科罗拉多高原上的中游河段,由于高原抬升和河流强烈下切,形成一系列深邃的峡谷,其中以大峡谷最为壮观。这一河段比降极大,水力蕴藏丰富。科罗拉多河水量不大,由于蒸发旺盛和灌溉损耗,愈向下游水量愈减,在近河口的尤马处年平均流量仅700m3/S。流量季节变化很大,洪水期(初夏)和枯水期(冬季)的流量相差30倍左右。但是科罗拉多河水,对于中、下游干旱区来说,则是一项宝贵的水源。科罗拉多河还以含沙量高著称,河流挟带大量的碎屑物质使河水十分混浊,呈暗褐色,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染色”。估计每年输送入海的泥沙超过1.6×108t,河口因此不断向前推移,目前三角洲面积为8600km2。三、湖泊
(一)淡水湖面积居各洲首位

北美洲与欧洲同为多湖大陆,且都以淡水湖为主,但北美洲以大湖群著称,欧洲多系小湖群,面积不大。亚洲虽多大湖,却以咸水湖为主。所以论淡水湖面积,北美洲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洲,总计达40×104km2。北美洲面积在1000km2以上湖泊有22个,除大盐湖外,均为淡水湖,它们主要分布在大陆北半部。下表列举的是8个面积在10000km2以上大淡水湖。

(二)以冰川成因为主

北美洲具有各种成因类型的湖泊,如西部山区的火山湖和断层湖,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河成湖,东南沿海一带的潟湖,西南部干旱区的风蚀湖,佛罗里达半岛和尤卡坦半岛的溶蚀湖等等,但这类湖泊分布零散,面积很小,在北美洲不占主要地位。初高中地理网

北美洲绝大部分湖泊属冰川成因,它们集中分布在曾遭大陆冰川覆盖的北半部。特别是在加拿大境内,因接近冰川中心,冰蚀作用显著,冰蚀湖星罗棋布,湖间多由水道相连。沿加拿大地盾边缘,呈弧状排列着一系列大湖,如大熊湖、大奴湖、温尼伯湖和五大湖等,构成世界上最大的一条湖带。这些湖泊处于地盾和地台交接地带,冰期前沉积岩覆盖部分被侵蚀,广泛发育单面山地形,在劳伦辛低高原与近侧单面山之间往往形成谷地。冰期时这些谷地受到冰川强烈刨蚀,并加深加宽而成湖盆。上述大湖带之外,还分布着为数不少的小湖,但这些地区已近冰川末端,盛行冰川堆积作用,湖泊的成因多与此有关。此外,在西部发育现代冰川的高山地区,有很多因山谷冰川侵蚀而成的冰斗湖,以及谷地内由冰碛物拥塞而成的冰碛湖。

(三)五大湖

五大湖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五个相连大湖的总称,它们从上而下依次为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总面积约24.5×104km2;总蓄水量约2.29×104km3。这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有“美洲大陆地中海”之称。

五大湖的湖盆主要由冰川刨蚀而成。第四纪冰期时,五大湖地区接近拉布拉多和基瓦丁大陆冰川中心,冰盖厚2400m,侵蚀力极强,原有低洼谷地的软弱岩层逐渐受到冰川的刨蚀,扩大而成为今日之湖盆。当大陆冰川后退时,冰水聚积于冰蚀洼地中,使形成五大湖的水面,此时距今约12000年。除伊利湖外,各湖湖底低于海平面,其中安大略湖湖底为-150m。

湖面由西向东逐级低降,各湖之间有水道相连,因岩岛、石礁或崖壁的横亘,水道中多急流和瀑布;最后由安大略湖汇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位于最上游的苏必利尔湖,面积广达82260km2,蓄水量达12258km3(占五大湖总蓄水量一半以上),为世界最大淡水湖。它与休伦湖之间,水位相差6m,其间形成苏圣马里急流。休伦湖水面高出伊利湖3m,其间形成圣克利尔急流。伊利湖水面高出安大略湖99m,联络两湖的尼亚加拉河在流经横亘其间的石灰岩崖壁时,河水骤然陡落,成为名闻世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瀑布以中间的山羊岛分左、右两部分:左称马蹄瀑布,宽793m,落差49m;右称亚美利加瀑布,宽305m,落差51m。尼亚加拉瀑布的年平均流量为6740m3/s。

五大湖水量相当丰富,在安大略湖出水口处的年平均流量为6640m3/s,但注入五大湖的河流不多,湖水补给主要仰赖雨雪,水位稳定,年变幅仅30—60cm。夏季表层水温16—20℃,冬季则降至0℃以下,每年有四、五个月的结冰期。五大湖巨大的水体,对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与邻近地区相比,湖区夏凉冬温,降水较多。

五大湖地区资源丰富,人口和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五大湖作为航运通道有重要价值。多年来,通过对水道的浚深和运河、船闸等的修筑,各湖之间以及东北与圣劳伦斯河、南与密西西比河之间,联成了一个庞大的航运系统。
府鸿振X8
2022-12-26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7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24.6万
展开全部
1. 水系形状 北美洲的水系结构深受地形结构和气候的制约, 北美洲形成了 H 形的分水岭和辐射状水系。西部落基脉是北 美洲最高大的分水岭,
2. 流域面积 大西洋流域系统,面积最大,约占全洲总面积 的 48%。太平洋流域系统的河流,占总面积的 20%。北冰 洋流域系统的河流,占全洲
3. 流向 北美洲的河流流向也跟地势相关。北美洲西部是科 迪勒拉山系的北段,有众多高大山脉分布,影响了河流流向。 如密西西比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墨西哥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