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秦国统一六国?最关键因素是历代国君严格执行这条规定
展开全部
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关于这个解释很多,比如秦国的武器厉害,关中巴蜀富有,秦国的地理位置有优势,进可攻,退可守,秦国名将特别多,秦国有商鞅变法等等不同的解释。但在知常容看来这些都是重要因素,最关键的不是这些,而是历代国君严格执行一条规定。 这一件事情还得从秦孝公说起。 秦孝公接位才二十出头,秦孝公继位之后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秦国公室的力量太强大了。国君的废立是公室说了算。秦惠公死后,出子立,结果秦国的公室杀了出子与他的母亲立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后来秦孝公继任。 秦孝公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想解决秦国公室的问题,又想使秦国强大,因为当时秦国受三晋欺负,河西之地被占领。 所以他当时就制定了一项规定: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彊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十二本纪·秦本纪》 这就是著名的求贤令,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能够让秦国强大,我就分你土地给你高官。 重赏之下必有勇士,有一个人跑到秦国,这个人就是商鞅。 当时这两个人见面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 第一次商鞅见到秦孝公,商鞅和他谈论帝道,结果秦孝公埋怨景监,你找的是啥人啊,满嘴胡说八道。 第二次商鞅说王道,秦孝公觉得有些意思了,第三次说霸道,秦孝公的表情亮了。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接下去秦孝公对商鞅是百分之一百地支持,连商鞅要处分太子都支持。前三年老百姓受不了,但是秦孝公觉得开弓没有回头箭,一直支持。最终变法成功。河西之地也被魏国献出来了。 秦孝公兑现他的承诺,商鞅也获得他所拥有的。 秦封之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虽然商鞅在秦孝公死后就被继位的秦惠王车裂。但是这个求贤令却被坚决地执行下来了。 正因为执行了这一项政策, 非秦国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秦国,使得秦国迅速与中原文化接轨,同时也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可以列举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人名:张仪,范雎,尉缭子是魏国人,商鞅,吕不韦是卫国人,李斯是上蔡人。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张仪的纵横之术使得三川巴蜀汉中进入秦国版图,其他几人就不一一介绍。 这些非秦国人最终在秦国都位居高位,封侯拜相,他们有这样高的地位,皆缘起秦孝公这一求贤令。 当这些非秦国人位居高位,难道秦国人及公室没有反对声音吗? 当然有。 因为韩国看中了秦国这种吸纳国外人才的策略,就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去秦国。名义上是帮着秦国修水利,实质是想通过修水利消费秦国的国力,使其没有实力东征。使得三晋获得相对的安宁。 郑国的身份会揭穿之后,秦国公室就趁机发难,他们希望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排外,废掉求贤令,下逐客令。这是秦始皇下的令。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史记.七十列传·李斯列传》 他们觉得这些非秦国人都很不可靠,都要把他赶走。 这是秦国公室的一次趁机发难。为什么秦始皇会同意呢? 因为吕不韦是非秦国人,他弄了一个嫪毐给他的母亲,然后居然还生了二个孩子,这让秦始皇受不了。所以秦始皇本身对非秦国人就没有好感。 这一次郑国的身份暴露显然被秦公室加以利用。因为非秦国人走了,那么秦国公室就可以握有大权了。 但是最终被李斯的《谏逐客书》制止了。李斯通过摆证据讲道理的方式让秦始皇改变了主意,李斯自己也留下来了。 从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想执行求贤令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但是却被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为止很好地严格执行。 无有独偶唐朝也是相当的开放,虽然没有发布求贤令,但是有人统计过唐朝几百年间有几千个外国人在朝中做官,而且还有二十多个做到宰相级别。名气比较大的有日本人阿倍仲麻吕在唐朝五十多年,经历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官至安南节度使,死后被赠于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高句丽来的高仙芝是唐朝名将,曾经击败过大食国,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 这让很多本国高官感到不舒服,当时的宰相崔慎猷说了这么一句话: 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六·嘲诮四》 老子的《道德经》第66章中有一句话: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所以从秦国和大唐的强大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国家能不能强大,就看他能不能持续吸引人才来为本国服务,国人能不能持开放平和包容的心态。 反面教材就是魏国,魏国一开始比秦国强大,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进行变法,吴起是卫国人。但是强大起来的魏国开始变得保守,公叔痤临死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不用就杀掉,结果魏惠王以为公叔痤快要死了,病糊涂了,直到河西被秦国拿回时才后悔。 孙膑到了魏国不被重用,反而被庞涓设计,倒是便宜了齐国,几次斗法下来,最终使得魏国实力大损。具体看《庞涓断孙膑腿,孙膑用几十年布局复仇,为何师兄弟相残成战国常态?》 还有上面提到的张仪,范雎,尉缭子他们都是魏国人,连本国人才都无法使用,那更谈不上使用非魏国人才了。 所以魏国最终被秦国灭掉就是最好的反例教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