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用名句写作文300字

 我来答
达人方舟教育
2022-10-15 · TA获得超过517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78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0万
展开全部

1.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名言写一片400字的作文

这里说一说孔子晚年的自我总结,即“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这句话应当是孔子晚年说的,是孔子对自 己一生经历的概括总结,不是对别人的要 求。我们现在经常是对这句话进行掐头去 尾地引述和引用,曲解孔子的意思。

特别 是三十而立,我们现在很多人将其理解实 在偏颇,有的人认为三十岁的时候要成就 自己的事业;有的人认为三十岁要能够在 社会上自立;有的人认为三十岁要开始自 己的事业;有的人又认为三十岁要离开父 母而自己谋生。凡此种种,类似的说法还 很多,但都不符合孔子这句话的本义。

孔子是从十五岁开始总结自己的一生的, 以每十年为一个时间点。十有五而志于学 ,是说自己在这个时候开始立志学习,并将 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生活内容。

孔子刚出 生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 起来的。后来母亲又去世了,孔子在十有 五而志于学的时候,早已在社会上立足了, 是先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确定要进行学 习的。

《史记》记载鲁国大夫孟厘子去世前 夸孔子是年少好学的达者,嘱咐继承人孟 懿子要以孔子为师。这个时候孔子只有十 七岁,能够得到执政大夫这样的肯定,说明 他已经立足于社会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了。

所以接下来的三十而立,就不是指三十岁 的时候开始立足社会或者取得成就。这句 话是说自己三十岁的时候明确了自己的奋 斗目标,并以这个目标开创了自己今后的 事业。

有了目标,不等于事业发展就一帆 风顺,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事业开创的初期, 一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也会出现 各种诱惑他放弃既定目标的所谓机会,说 不定孔子也曾经动摇过。但到了四十岁的 时候,孔子就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不会再因 为困难和诱惑而动摇了,所以“而不惑”。

五 十岁的时候,对于社会的历史、人生的命 运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了其中的很多 规律,这就叫“知天命”了。孔子其实是个很 感性的人,年轻的时候可能还有点偏激。

作为圣人的孔子是清楚自己身上的弱点的 ,并且一直在努力克服。人到了六十岁,经 历的东西多了,雄性荷尔蒙的分泌也下降 了,心态变得平和,自然开始“而耳顺”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了,还有什么看不透 的,所以就从心所欲了,但还得注意遵纪守 法,即不逾矩。 对于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我还有一点特 别的理解,这里也同大家分享一下。

曾经 流行一个词叫“潇洒”,当时人们都力求潇 洒,自以为潇洒。后来这个词渐渐从我们 的日常用语中淡出,现在基本没人提了。

因为我们现在开始更多地感觉不幸福,所 以幸福成了我们现在的流行词。但什么是 潇洒、什么是幸福,一直没有谁说清楚过。

我认为孔子在无意间就对潇洒和幸福作了 最好的注释,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2.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名言写一片400字的作文

这里说一说孔子晚年的自我总结,即“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这句话应当是孔子晚年说的,是孔子对自 己一生经历的概括总结,不是对别人的要 求。我们现在经常是对这句话进行掐头去 尾地引述和引用,曲解孔子的意思。

特别 是三十而立,我们现在很多人将其理解实 在偏颇,有的人认为三十岁的时候要成就 自己的事业;有的人认为三十岁要能够在 社会上自立;有的人认为三十岁要开始自 己的事业;有的人又认为三十岁要离开父 母而自己谋生。凡此种种,类似的说法还 很多,但都不符合孔子这句话的本义。

孔子是从十五岁开始总结自己的一生的, 以每十年为一个时间点。十有五而志于学 ,是说自己在这个时候开始立志学习,并将 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生活内容。

孔子刚出 生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 起来的。后来母亲又去世了,孔子在十有 五而志于学的时候,早已在社会上立足了, 是先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确定要进行学 习的。

《史记》记载鲁国大夫孟厘子去世前 夸孔子是年少好学的达者,嘱咐继承人孟 懿子要以孔子为师。这个时候孔子只有十 七岁,能够得到执政大夫这样的肯定,说明 他已经立足于社会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了。

所以接下来的三十而立,就不是指三十岁 的时候开始立足社会或者取得成就。这句 话是说自己三十岁的时候明确了自己的奋 斗目标,并以这个目标开创了自己今后的 事业。

有了目标,不等于事业发展就一帆 风顺,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事业开创的初期, 一定会有很多意想不旦耽测甘爻仿诧湿超溅到的困难,也会出现 各种诱惑他放弃既定目标的所谓机会,说 不定孔子也曾经动摇过。但到了四十岁的 时候,孔子就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不会再因 为困难和诱惑而动摇了,所以“而不惑”。

五 十岁的时候,对于社会的历史、人生的命 运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了其中的很多 规律,这就叫“知天命”了。孔子其实是个很 感性的人,年轻的时候可能还有点偏激。

作为圣人的孔子是清楚自己身上的弱点的 ,并且一直在努力克服。人到了六十岁,经 历的东西多了,雄性荷尔蒙的分泌也下降 了,心态变得平和,自然开始“而耳顺”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了,还有什么看不透 的,所以就从心所欲了,但还得注意遵纪守 法,即不逾矩。 对于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我还有一点特 别的理解,这里也同大家分享一下。

曾经 流行一个词叫“潇洒”,当时人们都力求潇 洒,自以为潇洒。后来这个词渐渐从我们 的日常用语中淡出,现在基本没人提了。

因为我们现在开始更多地感觉不幸福,所 以幸福成了我们现在的流行词。但什么是 潇洒、什么是幸福,一直没有谁说清楚过。

我认为孔子在无意间就对潇洒和幸福作了 最好的注释,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3. 关于论语的文章,300字

如何修身?个人以为,孝道为本。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的“文质彬彬”。“文”是指文采,文气:;“质”是指质朴,实在;在待人接物行为上,两者搭配得当谓之“彬彬”。所以“文质彬彬”是“君子”应有的行为风范,是良好的国民素质的表现。孔子的大致意思是,只有内在的修为和外在的气质相得益彰,才能称为君子。

南怀瑾先生说,文学是文学,知识是知识,而学问是学问。学问从人生的经验而来。只有不断提升修养,增长阅历经验,才称为君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文学的精彩、知识的渊博都不是根本。作人的根本在于人生观的建立,内心的修养。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只有建立自信,才可以有威信,学有所成。无论,古人一身长衫,居村庄田园,厅堂讲学,院落赏月,或者都市人干净利落,居城市一角,辛勤工作,幸福生活;都需要务本,都需要“百善孝为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不同的人寻问孝道,孔子有不同的回答。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论语》中,鲁国大夫孟懿子问孝,孔子说,无违。无违,不要违背。大孝于天下,为官,要知道百姓疾苦,视天下百姓如父母。

弟子樊迟问孝,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事之以礼。简单说,应该是对父母的爱心。

“世家公子”孟懿子之子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简单而言,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弟子子游问孝,孔子说,不敬,何以别乎!需要用真心行孝道。

弟子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态度上,要真正用爱心行孝道。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首先孝敬父母才能爱家庭、爱社会,才能是忠臣,才能成为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公仆。孝道,即是个人修身之本,也是凭家、治国之本。

4. 以一句论语,写道德修养的作文,200~300字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孔子过着清苦的日子,认为乐趣就在中间,不正当的手段夺来的财富,孔子觉得它就像天上飘过的浮云一样。

虽然日子过得请苦,但清苦的日子里也有欢乐,不一定说只有非常多的财富,才能得到快乐。大部分富贵的家庭也得不到快乐的日子。

孔子宁可一生过着清苦的日子,也不愿用不好的行为来夺取财富。 虽说我家不是富裕的家庭,但是我们每天都过着和谐相处、快快乐乐的日子。

爸爸、妈妈正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去改变生活。我们家每天都处在欢笑中。

妹妹是个“开心果”,爸爸是个“幽默怪”,我与妈妈是个“爱笑鬼”。 虽然我们家有时会吵架,但是没过几分钟,马上就和好了,不像一些富有的家庭吵架,可能过了十几年,还是没和好。

就像被开水烫到的皮肤,不去治疗,不去抹药膏,到最后愈合了还是会有留下难看的、丑陋的疤痕。 如同现在这个社会,一些已是很富裕的人、领导,但还是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贪污国家的财产,吞为私有。

还有一些穷苦的人受不了穷苦的日子,就去偷、去抢、去为此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是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幸福的日子。 孔子说的这句有道德修养的话,使我受益匪浅。

日子是有尊严的,它不愿意看到自己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创造自己。它一定会很愤怒的。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这句话多么有哲理啊!它告诫我们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是如天上飘过的云朵一样。

我们一定要做“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人。

5. 写出孔子的名言多写点论语中的

看我的: 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不迁怒,不二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认为好就给点分吧。

6. 围绕论语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的管理者而不是执行者,因而他就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就技能教育作为他的教育方向。

孔子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君子和小人,一定要让自己的学生们成为君子,不要去做小人呢?从上述两者的不同范畴就可以看出来,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君子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影响是那些具体技术性工作的执行者无法比及的。其实我们看看《论语》就知道了,《论语》是孔子同的一些主要弟子的言行记录。这些言行之所以能够被记载下来,汇编成《论语》一书并流传至今,首先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的功劳是分不开的。《论语》据估计是曾参和其弟子编辑的,但是当时没有纸张,文字是记载在竹简等体积很大却承载量很小的载体上的,完成一部《论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只是曾参和他的一些弟子,而没有孔子那些居于上层地位成为社会管理者的学生们,也就是曾参的师兄弟们的推动和支持,《论语》即使能够勉强编辑出来,也很难推广开来和流传下去。孔子的弟子们之所以能够做成这件事,依靠的是他们的力量。

正是因为君子居于社会的管理层,有着如此不可估量的、长久存在的社会影响力,孔子才如此地强调君子的道德,对君子有非常高的道德标准。孔子非常高明,他的教育着力于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君子,竭力避免让学生成为小人。而咱们今天教育的重点却是在知识和技术上的,对道德培养可以说达到缺失的地步,非常必要在这方面进行检讨。如果孔子不是着力这样去做,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批成为社会管理者并影响当时和后来的学生,而如果没有这批学生,孔子的学生们都是些平民百姓,他就不可能青史留名。而如果这批学生的道德存在问题,即使他们让孔子在历史上留名了,留下的恐怕只能是骂名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