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越催越磨蹭?其实不“催”,娃会做得更好,只是需要技巧
文|好幼师 育儿
家里老妈动如脱兔,家里的宝宝静若处子。
家里的老妈,急得上蹿下跳,家里的宝宝没事人一样,安若泰山。
家里的老妈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娃娃是个“磨人的小人精!”
是的,我感觉天下妈妈正在渡劫,“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万年不变的“父母劫”。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些:
“宝贝,太阳晒屁股了,快起床了。”
“哦”然后,十分钟后,孩子还在被子里面一动不动,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
“起床了,还不起来,没时间吃早饭了!”妈妈再次催促。然后这句话石沉大海。
“我最后问你,起不起床,不要妈妈动粗呀!”当你生气地一股脑儿掀开孩子被子的时候,把她立起来,她依然保持睡姿,眼睛闭睁闭开。
“起来,我数十!”河东狮吼,孩子终于是极不情愿的醒了。
而生活中,这样的“催促”无处不在,令孩子跟妈妈都感到无比地崩溃。
“快点,宝贝,你上课要迟到了!”
“快点,宝贝,不要说话,专心练琴,没时间了!”
“快点,宝贝,你还这么慢慢走,要赶不上了车了!”
“快点,快点,你给我快点呀!”
老母亲嗓子喊痛,孩子却还是像一个蜗牛,慢慢地,缓缓地,真的是急死了老母亲!
1、不催促,孩子不能完成时效的事情
不催的话,担心孩子没有规划能力,完全不能独立去完成有时效的事情。当孩子真的“没做好”时,很担心孩子不被人喜欢。
于是本着“为孩子好”的想法,老母亲直接代替了孩子思考,就干一件事情:“催”,催促孩子去完成计划。
2、催促,又成了孩子眼中的“唠叨老妈子”
催的话,连自己都感觉自己很讨厌,成为了一个“唠叨”的不行的黄脸婆。这样下去的话,不仅是孩子,就连自己就要变得麻木了。这可如何是好?
这应该是全世界妈妈共同的疑问,而要改变这一点,大家其实都是心中有数的。只是妈妈中极少数,可以真正的做到:忍住,不催。
一、让孩子成为世界的大英雄,而宝妈成为需要被保护的市民
在孩子的世界,妈妈是这个世界的大英雄,大超人。有妈妈的地方,一切问题都可能被解决,而自己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听话照做,当好一个小人物就好。
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孩子变得不会思考也不想思考,长久下去,就会成为一种现象: 妈妈在后面催促,激动得不行,孩子在后面机械性地照做,没意思的不行 。
所以,想要孩子”不用催,就必须转换身份,让孩子成为“大英雄”,而自己成为小人物。
1、妈妈要有意识的说:“宝贝,我记不住”
很多妈妈在生活中很强势,在家庭中更多的是扮演“指挥官”的角色,命令孩子做这件事,催促孩子完成那一件事情。
越是这样,孩子越是变得柔弱与拖拉,她们的口头禅是:“这样不行,宝贝,让妈妈来!”
其实,这些家庭中的妈妈,要学会一句话:“ 宝贝,妈妈记不住,你要靠自己! ”
不管是写作业,不是吃饭,或者是穿衣服,再可能是出去游玩,尽可能把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去记住。
当母亲适当地示弱 ,孩子会觉得母亲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能什么事情都指望妈妈了。这个状态下,让孩子慢慢开始学会去丰富自己的技能,让自己更加强大,以便可以更好的保护妈妈。
2、鼓励孩子的表现
生活中,如果孩子独立完成了某项事情的话,父母要及时而热情的夸奖孩子,并且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去做更多的尝试。
当孩子真正感受到“原来我能行”,他会产生强大的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与表现欲望,她会很兴奋的告诉父母:“今天我自己穿的衣服,而且很快!”
当自己的事被父母肯定鼓励后,她会开始独立吃饭,会开始主动写作业,她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因为,她已经在一点一点长大了。
二、父母承担父母的监护责任,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
父母是陪伴、守护孩子成长,不是全盘代替孩子成长。父母有属于父母的监护责任,但是孩子也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成为故事的主角,去承担属于她自己的责任。
如果孩子总是磨蹭,不认真完成自己的功课的话,妈妈不用再焦急催促,而是告诉孩子:“做作业是你的事情,你必须承担不完成作业的后果!”如果孩子不当一回事,没有意识的话,可以与老师协商,第二天严厉的批评孩子,让孩子明白这些磨蹭可能带来的后果。
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父母一定要“狠心”起来,让孩子真正的学会承担结果,并且在这些磨练中陪伴、引导孩子一步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不拖拉的孩子。
生活中,你们家宝贝会磨蹭吗?你有高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