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最痛心的事!一心保护太子却酿成巫蛊之祸,这4人难辞其咎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引言 西汉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的巫蛊之祸不得不说是西汉中后期时发生的一件大事,这起事件的爆发不但使得长安城血流成河,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以及太子刘据也因此自杀。可以说,巫蛊之祸彻底改变了武帝的晚年以及西汉中后期的政治走向。 巫蛊之祸 对于巫蛊之祸的发生,后人大多认为罪魁祸首便是武帝身边的奸臣江充,是他刻意放大利用了巫蛊这个事件来构陷太子,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其实,巫蛊之祸的爆发不光只是江充在起作用,这是一场多边势力卷入纠缠的结果,真相并不简单。 汉武帝晚年的内心世界 首先卷入巫蛊之祸的势力便是汉武帝,可以说,如果没有汉武帝的多疑,这场政治悲剧则完全不会发生。巫蛊之事起源于汉武帝本人的多疑性格,由于他晚年身体日渐不好,便怀疑有人暗地里行巫蛊之术,就是用木偶人来代替自己想诅咒的对象,把其埋入地下进行诅咒,以达到让对方死亡的目的。特别是丞相公孙贺巫蛊之事发生后,更是助推了这个事情的发展,武帝开始让江充大肆搜捕行巫蛊之术的人,为此有不少人含冤入狱,被逼而死。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权力,江充才有机会把毒爪伸向太子刘据。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 那么,武帝大肆发起巫蛊案的目的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迷信吗?并不全是。从整个巫蛊之祸结束后的情况来看,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之死为首,卫氏集团基本上被铲除干净,而且在整个斗争的过程中,武帝下手是非常的明确和果断的,这就让不少人认为,武帝发起巫蛊之祸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借机除掉以皇后和太子为首的卫氏政治集团。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武帝确实是想除掉卫氏政治集团。自卫子夫得宠以来,卫氏家族就彻底崛起,著名的卫青与霍去病,都是来自卫家,即使他们死了之后,卫家封侯为将的人亦是一大片。不仅如此,汉庭很多重量级的将军大臣,例如李广、张骞、赵破虏、荀彘等名声极大的人,都曾在卫氏集团中效力,可见卫氏集团确实是树大根深,对于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武帝来说,这不可能不引起他的警惕,所以他有意借巫蛊事件让江充去除掉卫氏集团。早在之前的丞相公孙贺巫蛊事件中,就有卫青的儿子卫伉被连带诛杀,可见此事不假。 打击太子集团其实是为了保护太子 但是,武帝想除掉太子刘据吗?答案却是否定的。武帝确实是想除掉以太子为首的卫氏集团,但却并不想除掉太子刘据,相反,他反而是想要保护刘据。为什么这么说呢? 汉武帝对自己这个在史书上记载是温文尔雅的太子是不太满意的,总是说他不像自己,而且在面对自己开边用法的国策上,太子刘据也经常跟武帝有相左的意见,这一点便说明,日后刘据继位,一定会改变武帝长期坚持的大兴武功征伐四夷的事业,转向符合他性格的休养生息的策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后人便推测这便是武帝想除掉太子的理由。但其实不然,武帝可以说其实他是支持太子的这个政策转变的。 戾太子刘据 《资治通鉴》曾记载刘据在劝谏武帝少兴武力时,武帝笑着对他说: 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这个意思就很明确了,对于太子的政治主张,武帝本人是不会施行的,但将来太子继位后可以施行,那个时候武帝该完成的事业已经完成,休养生息的任务交给太子即可。还有一项证明便是,武帝每次外出的时候,朝中大事都交与太子处理,太子为人宽厚,对于朝中很多被用法酷吏大臣冤枉的人经常予以昭雪平反,久而久之,这引起了酷吏们的不满,毕竟他们是靠这个来博得皇帝的信任的。因此,酷吏们对太子普遍没什么好感,便经常在武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皇后卫子夫对此很是担心,便劝太子以后办事多留意留意皇上的意思,武帝听后却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那就是「 ”是太子而非皇后”,认可太子的举动而责怪皇后,这个意思也很明确了,武帝对于性格不像自己的太子刘据的确是不太喜欢的,对他的政策主张也不是很认同,但武帝心中清楚,自己大兴武功的策略不可能长期坚持,日后势必还是得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太子的主张符合这个趋势,所以武帝他自己虽不可能实施,但他要保护太子让他日后可以实施。 这才是武帝的真实想法。巫蛊之祸一方面是武帝迷信的因素在内,另一方面是武帝想要借机除掉卫氏集团以保护太子。但又一个问题来了,太子是卫子夫的儿子,可以说是卫氏集团利益的代表,他们应该是全力支持太子的,为什么武帝是要除掉他们以保护太子呢?原因则很简单,因为武帝不想太子日后受制于人。 在汉武帝之前,吕太后与窦太后都曾强势掌权,汉惠帝受制于自己的母亲吕太后,汉景帝与年轻时的汉武帝受制于窦太后,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刘据虽然是卫氏集团的代表,但凭他的性格难免日后不会成为受制于卫氏集团的皇帝,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为了让刘据成为一个真正掌权凭自己意志做事的人,武帝有必要去除掉日后会牵制他的力量。日后刘弗陵继位之前,武帝赐死年轻的钩弋夫人,想法其实和这是一样的,都是害怕日后的皇帝被人牵制。 汉武帝的祖母的窦太后 如此便能理解,武帝发起巫蛊,一方面是出于迷信的因素,另一方面是想借此机会除掉卫氏集团,以保护太子刘据日后不受牵制,这是他的最初目的,如果他果真有借巫蛊之祸除掉太子的想法,在他得知太子举兵之后就该立刻发兵去杀掉太子,而不是说「 ”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然而,武帝最初的想法被人恶意地利用了。 治国理念的分野:江充势力的挑拨 其次是江充势力的卷入,他是恶意利用武帝想法的第一人。江充为什么想要借此机会陷害太子呢?普遍的看法是他和太子有矛盾,江充是以一个执法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武帝的面前并获得武帝信任重用的人,他曾经法办过太子身边的人,因此和太子有隙,所以他害怕刘据当了皇帝之后对他进行打击报复,所以提前下手除掉太子。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江充和太子之间其实是有着根本矛盾,这个根本矛盾便是政治方面的分歧。正如上文所说,太子刘据是主张实行休养生息,用法宽厚的人,而江充是属于所谓的「 ”用法大臣”一类的。汉武帝一朝,为了配合武帝武功国策的兴起,在用法上变得日益严苛,与此相应,一大批用法酷吏之臣兴起,著名的人物例如张汤、杜周等,就是此类人物。江充,也是这一类人,这从他的发迹上便可看出。 西安市张汤墓 江充是以告发赵国太子而发迹的,不少王公权贵之后都栽在了他的手上,他利用的就是这种迎合武帝口味酷吏政治,所以,对于这一身份定位,便注定他和太子走不到一块。《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就曾透露出了「 ”用法大臣”与太子之间的矛盾:「 ”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足可见斗争之激烈。如此也便更好理解,江充为何要借巫蛊事件来全力诬陷刘据,千方百计阻止太子申辩,目的便是要除掉太子,从而让武帝朝的这种酷吏政治不会在刘据登基后断送,自己的前程和荣华富贵能够保持。对他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有择另主之意:刘屈牦的周密计划 第三便是丞相刘屈牦的卷入,他也是恶意利用武帝想法的第二人。从表面上看,丞相刘屈牦于此并无太大的瓜葛,他最多是在太子发兵的时候和太子交战罢了,但细翻史书,便会发现刘屈牦没那么简单。 匈奴单于曾在巫蛊之祸后询问来访的汉朝使者关于刘据叛乱一事,使者回答是丞相和太子有隙,这句话透露出了些蛛丝马迹,那便是刘屈牦和刘据之间也有矛盾。那么,他们之间有何矛盾呢? 从日后刘屈牦被杀的原因便可知道,他有择另主之意。征和三年,也就是巫蛊之乱的次年,刘屈牦和李广利因阴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而被告发处死,昌邑王是武帝和李夫人的儿子,李广利是李夫人哥哥,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外甥做太子,刘屈牦便是希望通过这个来为自己将来的仕途铺路。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征和三年,巫蛊之祸之后,但此绝对不会是刘屈牦一时的想法,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周密计划的。 昌邑哀王刘髆 在刘屈牦任丞相之前,他仕宦何职并不知道,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他接因巫蛊被杀的丞相公孙贺的班,难免有他不曾参与陷害公孙贺的案件之中。在巫蛊之祸中,太子发兵后首先攻打的也是刘屈牦,可见二人矛盾确凿。刘屈牦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在给太子抹黑的角色,他有放大这个事件,从而使得巫蛊之乱一发不可收拾的嫌疑,其用意便是想借机除掉太子,好给将来昌邑王为嗣铺路。 最后,是太子刘据的问题。刘据在整个巫蛊之祸中虽然是处于一个受冤枉的被动的境况,最终落得个自尽的悲惨下场,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可他处理问题的方式确实在是有问题。 在江充的毒爪伸向他的时候,太子的表现是很惊慌失措的,他盲目听信了少傅石德的话,起兵反抗诬陷,杀了江充,还攻打丞相府,给敌人以口实,把事情越闹越大,结果让原本不相信太子反了的武帝也不得不相信太子造反,最终兵败身死。这也进一步说明,太子刘据本人还是缺乏处理这种紧急状况的能力,结果把事情越闹越大,越抹越黑。 结论 综上所述,巫蛊之祸并不单纯是江充和太子之间的矛盾所致,武帝的迷信和政治考量因素,江充与太子的路线相左,刘屈牦暗地里的阴谋和太子本人的鲁莽,4方因素都是最终导致了这场西汉时期最大政治灾难发生的原因。 参考资料:《史记·五帝本纪》;《资治通鉴》;林剑鸣《秦汉史》。 欢迎关注、留言、转发、评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