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兴起于那个时期
战国中期。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中期的齐国兴盛起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扩展资料:
道教主要教派:
1、全真道
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 。
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
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
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
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
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
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
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
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
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瑰宝重新整理。
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
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
当今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即为龙门祖庭之一的北京白云观。
2、茅山派
茅山派,上清派的别称,因为坐落在茅山,故被人称为茅山派。
也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为创始地,南派茅山为今天广东罗浮山创始人为葛洪。
上清派实际为南梁陶弘景茅山所创,故名。
该派除代表人物大宗师陶弘景外,先秦时有仙人展上公、郭四朝等,秦汉时有高道李明、左慈等,两晋时有祖师魏华存、杨羲、许谧、许翙与著名的南派道教大师葛洪等。
南北朝时有科仪大师陆修静、孙游岳等,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以及著名诗人李白等,高道辈出,为道教正宗与道门主流。
北宋时与龙虎山、閤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三山符箓。
3、正一教
正一教由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著写《老子想尔注》为天师家学,为后期道教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后,又由其孙张鲁改革教团,待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后,道教开始向北方传播。
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又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到龙虎山,至此道教也开始向中国的东南地区发展。
天师道,是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所立。
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
而这些祀奉鬼神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
后与巫鬼群体发生了大规模宗教冲突。
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而被赶跑的巫鬼教不甘心失败,在大巫师张修的带领下,急跌天师道的教理,创立五斗米道。
根据后汉书.灵帝纪可知,张修为“巴郡巫人”“巴郡巫妖”等。
正一道的创立使道教开始以教的形式出现,区别于以前的巫教,奉太上老子为最高崇信,奠定了几千年的道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