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智叟的观点对吗?

 我来答
鱼儿读书会摆尾
2023-01-17 · 优质创作者
鱼儿读书会摆尾
优质创作者
采纳数:46 获赞数:916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从科学态度来看,智叟的观点才是对客观事物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说的是有“太行”与“王屋”两座大山,愚公一家“面山而居”,出入非常不便。于是“聚室而谋”提出要把这两座大山搬走,并付之于行动,全家出动,挑着两筐泥,倾之于遥远的“渤海之尾”,一个寒暑才往返一次。河曲智叟听到后,走来劝阻他,告诉他,以他的能力是肯定搬不了这两座大山的。可是愚公却说,我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孙子,这样世世代代坚持下去,而山却不会增加,“何苦而不平”呢?

后人学习这篇寓言,主要是学习愚公不怕困难,有决心,有毅力的实干精神,因此“愚公精神”是应予以肯定的。

但仔细想来,按照实际情况,以愚公一家人(代代传下去也罢)的力量,连“魁父之丘”也搬不了,又怎能搬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呢?无限的人力胜过有限的山,这是一种情感、意志,但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在与智叟辩论时,从理论上说,愚公有相当有力的论据,就是他的劳动力(“子子孙孙”)是“无穷匮”的,而两座山的体积,却是有限的(“山不加增”),以无限胜有限,只是个时间问题。河曲智叟似乎是理屈词穷,弄到“亡以应”的程度。实际上,这只是在口头辩论上一时的机智,与其说是愚公理论的胜利,不如说是智叟一时的语塞。因而作者并没有把愚公这套理论付诸实践,相反,故事到了最后,作者并没有安排愚公把山移走,而是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帝感其诚”),命令两个大力士把山搬走了。这是古代许多神话小说、寓言在文学创作上千篇一律的俗套。

愚公要干的事是移山,而智叟劝他停止这不智之举,指出他“不能毁山之一毛”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河曲智叟提出的问题,和愚公妻子提出的是一样的。妻子的话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河曲智叟的话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的善言相劝,是对“移山”的不可能性之合理分析。充分说明智叟的对客观事物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力之渺小和大自然的宏大不成比例,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愚公并没有切实回答这个严峻的问题。对于智叟提出的把山往哪儿放的问题,他也没有认真思考,就听从了乱纷纷的、七嘴八舌的议论(“杂曰”),说是把它丢到渤海里去,就匆匆忙忙地动工了。这是不是有可行性呢?是不是可持续发展呢?愚公没有考虑。只凭手工业式的工具(“担”、“箕畚”)能够把山移走吗?这个问题,甚至没有人提出。而且自愿参加的人数是有限的,只有自己的子孙和极少数志愿者(邻居的孩子)。这就说明劳动力并不如愚公和智叟辩论时所说那样“无穷匮也”,而是有限的。而且,这样的组织形式,子子孙孙看不到有任何经济效益,能够长期坚持吗?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最后,也显示了对愚公的保留,不是让愚公,而是让神力把山移走。

我想有个爱情
2023-01-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万
展开全部
不对。因为愚公移山中,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见识短,喜欢讽刺,讥笑的人。智叟只看到愚公的年老体弱及山高难以削平的一面,而看不到人类延续不断及山不会增高的一面。愚公藐视大山,敢于移山,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是因为看到了人的作用,通过努力,事物是能够转化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
2024-11-07 · 百度认证:云南新华电脑职业培训学校官方账号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省(部)级重点计算机专业学校,采用三元化管理模式,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雄厚学生毕业即就业,学院引进了电商企业入驻,创建心为电商创业园区,实现在校即创业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智叟,以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移山是不自量力。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