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我来答
泡芙妈妈爱分享
2022-12-28 · TA获得超过2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9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4.4万
展开全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学会总结与反思,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小块方砖铺满某个平面。

教学难点:

计算铺满某个平面需要多少块方砖,多少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近期,家里要装修了。妈妈让小明设计自己的卧室怎样铺地砖。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帮小明出出主意,和小明一起来研究一下铺地砖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算卧室面积

1、买地砖之前要了解哪些相关知识?

2、小明卧室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你们能帮他算算他的卧室有多大吗?

(二)分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所需地砖的数量,所需钱数

40厘米×40厘米

30厘米×30厘米

(三)汇报交流方法

1、学生汇报交流

2、得出结论

3、算一算

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面积约为18平方米,用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你能帮小明算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三、巩固新知,练习反馈。

四、全课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抓住关键词,把握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个数分类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经历质数和合数这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质数与合数”。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2、3、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涉及的概念多,“质数与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抽象易混淆,在生活中运用较少,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2.把握整数按因数个数的分类法,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能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3.通过研究质数与合数特征的学习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每生一张。

【教学过程】

活动一: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1.引导学生按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因数用整数、不用1”。

教师板书“1=”……“20=”,教师不言语,用手势引导学生按要求说出乘法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中可能出现用1或小数的问题,师用手势提醒“不用1”“用整数”。

2.师:按“用整数、不用1”的要求无法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质数;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合数。

教师依次在这些质数的前面填上“质数”、“合数”,学生自然而然的在教师板书时说出“质数”和“合数”。

【设计意图】

“活动一”全过程教师基本不言语,只用手势或神情来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神秘感,在创设静谧的氛围中静心体会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活动二: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1.师:“从这些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出质数都是奇数;对策:教师指出2是质数、15是合数;

合数可以写出乘法算式;如果不用1,质数无法写出乘法算式。

2.教师擦除“不用1”,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再进一步用因数的个数来探讨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师:观察因数的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从乘法算式中,学生很快并能清晰地发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而合数则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至少三个因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讨论:“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有两个因数,一个是1,一个是它本身,1应该是质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的本身还是1,所以1应该只有一个因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把板书写完整。

5.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设计意图】

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并尝试根据因数的个数归纳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学会运用质数和合数的特征进行判断,充分感受到知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活动三: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1.继续寻找30以内的其它质数。

2.做一做:出示数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将数字卡片填入质数与合数相应的集合圈里。

3.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⑴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⑵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⑶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⑷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设计意图】

通过不断的寻找、发现与判断质数的练习中,使学生意识可以用合理的方法来判断,巩固质数与合数特征的认识。

活动四:拓展延伸深化概念

1.你知道他们各是多少吗?(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汇报)

⑴两个质数的和是10,积是21,他们各是多少?

⑵两个质数的和是20,积是91,他们各是多少?

⑶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在括号里填上质数:

8=()+()12=()+()28=()+()

3.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正在尝试解决一道世界难题,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这个世界难题就是: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呢?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各国的数学家都想攻克这一难题,但至今还未解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请同学们进行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课后,感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查找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

在适度拓展中,尝试解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小阅读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留有空间,让学生课后探究。

活动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生: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习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 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习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4)

1、本课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较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2、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数基本性质和公因数的求法。本课无需在此处多费时间,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教师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相信学生的潜能,通过第一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几个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同;借助第二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约分的含义;创设第三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不同的约分方法,最终达成共同的认识。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的发现、探究、讨论中解决,课堂处处闪动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4、教师关键处的点拨和发人深省的提问充分体现了教学主导的作用,既引导学生的发现,又不限制学生的思路;既能放开手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在发散思维之后,求同存异,提升学生的认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启发引导无痕迹。

5、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清晰的层次性,尤其是最后游戏的创设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天真活泼的特点,同时又寓教于乐,使学生对约分的认识有了更新鲜,不呆板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5)

《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下面结合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问题情境改为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特色团队作为学习素材,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关注学生的学情

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对学生的课堂生成的及时捕捉和对比反馈,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注意格式的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不足:

1、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教学中对电脑操作不熟练,所以造成一些时间的浪费,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也影响了老师的情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