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_数学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弄不懂题目的要求,理不清解题的思路等现象,而且在辅导做错题学生的时候,我们还发现只要家长或教师读一遍题,他就能把错题改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学生自己读不懂题,因此,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重视教材的阅读资源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认为一定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教科书的阅读。目前我们在许多公开课上看不到教师用教科书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而是教师自顾自讲完之后就让学生做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就是偶尔让学生翻开课本,也仅仅是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学生不理解的原因,因为缺少阅读教科书的这一教学环节。
数学教科书的阅读有两种类型,一类属于了解阅读、包括数学史的介绍、数学符号的起源、数学万花筒、数学故事的阅读等等。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我每次都要求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查阅资料,翻看典故,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另一类就是对教科书的阅读。教科书图文并茂、因为文字少,材料中出现的相关结论性文字,就显得更加珍贵,不细细研读,就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二、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必须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数学阅读的范围和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数学教科书就像一块压缩饼干,需要细嚼慢咽,否则会出现消化不良。数学阅读,不应快速阅读,而应该咬文嚼字,教科书中关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都要反复仔细阅读,对他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当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教师要求学生翻开书,看看书上的结论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要加上“任意”二字,学生在讨论中完善了自己的认识,也体会到了数学语言的简洁准确。再如学习“倒数的认识”时:“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阅读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他们进行推敲:(1)乘积是1的两个数可以是哪些数?请举例说明;(2)零为什么没有倒数?(3)“互为”是什么含义? 删除“互为”行吗?进而引出,结果是1的两个数都互为倒数行吗?请说出你的思路讲一下看法;这样紧扣结论,细琢磨、深推敲,不仅实实在在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阅读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适合阅读的内容很多,有意识渗透阅读的思想、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2.训练学生读题,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读懂题意,还能把握住关键词、关键句,对分析数量关系也能起到辅助作用。但有一些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只是单纯用嘴在读题,没有任何的思考。如何让学生读得更加有价值呢?我引导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有价值的东西,如用波浪线画出数学信息和问题,用三角形画出重点的一些词语,在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单位上做上记号,注意单位是否需要换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学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对题目有一个全面了解,心中也就有一个大概的解题思路。
三、拓宽数学的阅读资源
1.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应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如李毓佩数学故事专辑中《埃克斯探长》《荒岛历险记》等,这些科普读物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情趣盎然。还有中科院院士谈祥柏、张景中写的《趣味数学专辑》《故事中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数学营养菜》等等。
2、写数学日记、知识小结、身边的数学故事,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在寒暑假我会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作业。
实践活动(1)和小伙伴快乐合作,完成数学小报。(板块分为本册数学知识、数学小故事、思维碰撞、考你没商量、趣味数学园……)(2)写一篇数学日记。(方法:①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数学报刊或书籍,进行阅读、思考;②买一本笔记本,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写自己的感受,或者写自己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感受和体会。)
3.重视学生的书写格式。学生规范、严谨、有条理的书写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好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和学习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
一、重视教材的阅读资源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认为一定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教科书的阅读。目前我们在许多公开课上看不到教师用教科书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而是教师自顾自讲完之后就让学生做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就是偶尔让学生翻开课本,也仅仅是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学生不理解的原因,因为缺少阅读教科书的这一教学环节。
数学教科书的阅读有两种类型,一类属于了解阅读、包括数学史的介绍、数学符号的起源、数学万花筒、数学故事的阅读等等。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我每次都要求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查阅资料,翻看典故,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另一类就是对教科书的阅读。教科书图文并茂、因为文字少,材料中出现的相关结论性文字,就显得更加珍贵,不细细研读,就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二、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必须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数学阅读的范围和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数学教科书就像一块压缩饼干,需要细嚼慢咽,否则会出现消化不良。数学阅读,不应快速阅读,而应该咬文嚼字,教科书中关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都要反复仔细阅读,对他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当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教师要求学生翻开书,看看书上的结论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要加上“任意”二字,学生在讨论中完善了自己的认识,也体会到了数学语言的简洁准确。再如学习“倒数的认识”时:“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阅读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他们进行推敲:(1)乘积是1的两个数可以是哪些数?请举例说明;(2)零为什么没有倒数?(3)“互为”是什么含义? 删除“互为”行吗?进而引出,结果是1的两个数都互为倒数行吗?请说出你的思路讲一下看法;这样紧扣结论,细琢磨、深推敲,不仅实实在在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阅读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适合阅读的内容很多,有意识渗透阅读的思想、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2.训练学生读题,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读懂题意,还能把握住关键词、关键句,对分析数量关系也能起到辅助作用。但有一些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只是单纯用嘴在读题,没有任何的思考。如何让学生读得更加有价值呢?我引导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有价值的东西,如用波浪线画出数学信息和问题,用三角形画出重点的一些词语,在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单位上做上记号,注意单位是否需要换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学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对题目有一个全面了解,心中也就有一个大概的解题思路。
三、拓宽数学的阅读资源
1.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应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如李毓佩数学故事专辑中《埃克斯探长》《荒岛历险记》等,这些科普读物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情趣盎然。还有中科院院士谈祥柏、张景中写的《趣味数学专辑》《故事中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数学营养菜》等等。
2、写数学日记、知识小结、身边的数学故事,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在寒暑假我会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作业。
实践活动(1)和小伙伴快乐合作,完成数学小报。(板块分为本册数学知识、数学小故事、思维碰撞、考你没商量、趣味数学园……)(2)写一篇数学日记。(方法:①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数学报刊或书籍,进行阅读、思考;②买一本笔记本,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写自己的感受,或者写自己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感受和体会。)
3.重视学生的书写格式。学生规范、严谨、有条理的书写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好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和学习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