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的重要性_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我来答
柔里e
2023-03-01 · TA获得超过36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8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50.1万
展开全部
  现代语文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活动就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的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的一种复杂的心志活动,还是阅读者同读物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培养阅读能力就是培养以心智(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要独立完成这种阅读活动,即把读物的语言、思维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思想,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达到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共鸣),对于中学生,还是有相当难度的,需要教师来帮助完成这项活动。这种帮助绝非替代,是“授人渔”而不是“授人鱼”,即教给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形成阅读的能力呢?我觉得应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一、课前预习、指导质疑,培养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
  课堂上40分钟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课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精心安排的,是合理的、饱满的。课前预习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以及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一般说来,语文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应流于形式,需要教师给予精心指导。首先是明确阅读目标。以往,学生的课前预习,大多是一种漫无目的的散漫式阅读,这种预习的作用是有限的。我这里说的课前预习是有明确的阅读目标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一开始就将学习目标明确地告诉学习者,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远比那种学习前后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学习目标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进行课前预习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单元教学要求、预习提示、课文重难点课后练习来理清阅读要点、确定阅读目标。其次,指导阅读的方法。阅读方法有多种,主要指导学生运用精读、速读、略读的方法,以便准确、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第三,指导学生质疑。这样做,一则可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二则可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引导析疑,培养思维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思考,但这些思考往往是混乱的,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理顺思维、调整思维结构,形成新的思维方法。具体表现为他们的提问不能涵盖课文的重难点,提出的疑问不能自己全部解答或解答不准确、不全面,这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予以帮助、引导。具体做法是:
  首先,集中疑问。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思考出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当时解答(自答或他答均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可适当补充学生未提及的重要问题。
  其次,析疑解答。引导学生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过程,进行深入钻研,进一步剖析课文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把握作者思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谋篇布局的匠心以及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从而领悟读写规律,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时,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引导学生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沙拣金的分析。并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非思维结果(答案),重锤敲打思维的滞塞、错误之处,引导学生自我疏导、自我纠正;重锤敲打学生的口头表达或文字表达,使他们的表达符合语言规范。
  最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归纳课堂所得,总结学习规律、方法、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课外实际运用打下基础。
  三、课后复习、辅导延伸,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于实际,形成阅读能力。课堂上学生逐步形成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与表达能力、技巧,是粗浅的、零散的、也是不稳定的,容易忘却的。要使这种能力与技巧稳定、固化,还需在课后复习中纵横迁移,不断强化。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后,要给学生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训练。这种阅读训练选文很重要,要选与课文有相似之处的文章(段)进行训练,才有助于学生运用刚掌握的方法、技巧阅读文章,质疑、析疑、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迁移均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阅读教学中三个连续的、递进的过程。
  (作者单位:河南省泌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