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有多少个

 我来答
溥高远0fC
2023-04-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77
采纳率:28%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中国有五个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1、春节春节历史悠久,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人们常说但是过大年、过年就是这一天。现在春节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上元节等,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自古以来元宵节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人们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3、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其习俗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此外,清明节的时间为公历(阳历)4月5日前后。4、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汉代前为干支历午月午日,汉代后演变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与春节一样,其习俗蕴含着祈福、消灾等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一种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5、中秋节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
百小度
2023-05-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73
展开全部
1、中国共有11个个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寒食、清明、、乞巧(七夕)、中秋、重阳、腊日(腊八节)、小年、除夕。
2、,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3?大部分传统节日形成于上古时代,先秦时期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中原文献鲜有记载。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游对的0c
2023-03-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7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例如春节,是中国人最为传统,最受重视,最能体现中国民俗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一被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有:祭灶、扫尘、除夕夜、祭祖、守岁、迎春、拜年、年夜饭、贴春联门神、放爆竹、压岁。而到现在,仅有除夕夜、祭祖、守岁、拜年、年夜饭、贴春联门神等习俗存在了,像一般除了一些乡村地方让放鞭炮外,几乎都禁止放炮竹,祭灶、迎喜神、桃符、送穷„„除了桃符转化成了春联,这些习俗在现代人的春节习俗中也已经非常少见。其实很多春节习俗,都是中国人民为了祈求新年能有好的生活而形成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延续这些习俗不符合现代人对生活的追求。加之现代人对自然和科学有了比古代多得多的了解,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大大增强,封建迷信在他们的心中不再有地位,他们祈福也仅仅是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并不在乎繁文缛节和各种忌讳,所以部分春节习俗的消失是理所当然的。

春节因为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虽然有些习俗消失了但它还是存在并且节日气氛也很浓,而其他的传统节日就不然了,尤其是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许多节日文化色彩都逐渐淡漠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文化都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要破除掉。节日没有文化上的阐释的时候,人们渐渐的就忘掉了。但是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有存在的必要!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有三点:
1、传统节日有着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增进人际和谐,传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

在历史上,传统节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演化,整合着的。那么,在都市化进程中,如何使传统节日在都市生活中获得传承与转生,获得新的载体,却又保持其民族性?
第一、维持夏历和西历并存的历法制度:建设传统节日不能离开与之息息相关的夏历,对此,
政府应该声明:夏历和西历并存是现政府的历法制度,报纸、电视台等媒介也应该夏历与西历并用,也许会觉得繁琐,可是却是对民族文化的觉醒意识,对自己民族传统的珍视。不至于让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迷失自我,失落最宝贵的东西。
第二、将传统节日适当增加为法定节日:我国现行的法定节日中,只有春节是民族传统节日,而其他的有些是政治性节日:如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出发,来设置了七天长假,少了文化底蕴,节日的欢愉,却多了浮躁与喧嚣。在传统节日与现代政治性节日比重大大失谐的情况下,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适当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显得迫切并必要。在2005年的两会上,60多位香港特区代表又联名提案,呼吁把清明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各地人大代表门也纷纷建议将增设传统法定假日纳入议程之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纪宝成教授多次呼吁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意义也为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关注,所探讨。
第三、加强对下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使他们有一种对传统节日,对本国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须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
第四、需要民俗学学者的努力,社会对民俗学的重视:民俗学家在发掘传统节日文化意蕴,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转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社会应该重视民俗学家的工作,其中政府也应该在此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创设各种条件,引导民众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使传统节日既不失其文化意蕴,又在新时代下,增添了新的载体,新的方式为年轻人所喜爱。使年轻人在快乐地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时同样不忘记我们自己的节日,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多一份温存和敬意,对洋节多一份宽容。
华夏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好好地珍惜,华夏传统节日该如何回应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考验传统节日在社会生活领域能否继续具有现实生命力的标志。但是传统节日的现代转生并不意味着抛却固有的传统和精神内核,一味地去屈就现代化、都市化。而是在都市化、全球化浪潮中给人们以精神的慰藉,自我身份的认同。
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一起传承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把它更加发光发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毋哲圣0G3
2023-04-03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零smile雨
2023-01-29 · TA获得超过62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13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97.9万
展开全部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例如春节,是中国人最为传统,最受重视,最能体现中国民俗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一被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有:祭灶、扫尘、除夕夜、祭祖、守岁、迎春、拜年、年夜饭、贴春联门神、放爆竹、压岁。而到现在,仅有除夕夜、祭祖、守岁、拜年、年夜饭、贴春联门神等习俗存在了,像一般除了一些乡村地方让放鞭炮外,几乎都禁止放炮竹,祭灶、迎喜神、桃符、送穷„„除了桃符转化成了春联,这些习俗在现代人的春节习俗中也已经非常少见。其实很多春节习俗,都是中国人民为了祈求新年能有好的生活而形成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延续这些习俗不符合现代人对生活的追求。加之现代人对自然和科学有了比古代多得多的了解,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大大增强,封建迷信在他们的心中不再有地位,他们祈福也仅仅是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并不在乎繁文缛节和各种忌讳,所以部分春节习俗的消失是理所当然的。

春节因为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虽然有些习俗消失了但它还是存在并且节日气氛也很浓,而其他的传统节日就不然了,尤其是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许多节日文化色彩都逐渐淡漠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文化都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要破除掉。节日没有文化上的阐释的时候,人们渐渐的就忘掉了。但是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有存在的必要!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有三点:
1、传统节日有着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增进人际和谐,传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

在历史上,传统节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演化,整合着的。那么,在都市化进程中,如何使传统节日在都市生活中获得传承与转生,获得新的载体,却又保持其民族性?
第一、维持夏历和西历并存的历法制度:建设传统节日不能离开与之息息相关的夏历,对此,
政府应该声明:夏历和西历并存是现政府的历法制度,报纸、电视台等媒介也应该夏历与西历并用,也许会觉得繁琐,可是却是对民族文化的觉醒意识,对自己民族传统的珍视。不至于让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迷失自我,失落最宝贵的东西。
第二、将传统节日适当增加为法定节日:我国现行的法定节日中,只有春节是民族传统节日,而其他的有些是政治性节日:如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出发,来设置了七天长假,少了文化底蕴,节日的欢愉,却多了浮躁与喧嚣。在传统节日与现代政治性节日比重大大失谐的情况下,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适当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显得迫切并必要。在2005年的两会上,60多位香港特区代表又联名提案,呼吁把清明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各地人大代表门也纷纷建议将增设传统法定假日纳入议程之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纪宝成教授多次呼吁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意义也为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关注,所探讨。
第三、加强对下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使他们有一种对传统节日,对本国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须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
第四、需要民俗学学者的努力,社会对民俗学的重视:民俗学家在发掘传统节日文化意蕴,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转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社会应该重视民俗学家的工作,其中政府也应该在此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创设各种条件,引导民众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使传统节日既不失其文化意蕴,又在新时代下,增添了新的载体,新的方式为年轻人所喜爱。使年轻人在快乐地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时同样不忘记我们自己的节日,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多一份温存和敬意,对洋节多一份宽容。
华夏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好好地珍惜,华夏传统节日该如何回应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考验传统节日在社会生活领域能否继续具有现实生命力的标志。但是传统节日的现代转生并不意味着抛却固有的传统和精神内核,一味地去屈就现代化、都市化。而是在都市化、全球化浪潮中给人们以精神的慰藉,自我身份的认同。
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一起传承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把它更加发光发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