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凯恩斯消费函数之谜
凯恩斯消费函数之谜的意思如下:
根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家庭是根据持久收入而不是根据本期收入来决定消费水平的。
当本期收入高于平均值时,他们倾向于把差额储蓄起来,当本期收入低于平均值时,他们往往动用储蓄或举债,以便使消费在生命周期内平滑,即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
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解开了所谓的“消费之谜”,说明凯恩斯消费函数中的本期收入和当期消费之间的联系是很脆弱的。
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将理性预期方法应用于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在效用函数为二次型并且时间偏好等于利率时,消费与滞后的收入变量无关。
但弗莱文对随机游走假说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消费与劳动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于是弗莱文把这种现象称为“过度敏感性”。其后又有许多西方学者使用总体资料所做的实证研究发现,消费对本期收入有过度敏感性。
对总体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的解释,有以下几种:统计中的加总误差、消费者的短视、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流动性约束等。
2018-06-11 广告
如何解释凯恩斯消费函数之谜,如下:
主要内容: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C=a+bY C-消费 Y-收入 a-已知的常数。
消费函数是关于消费与收入关系的一种表述。它最先由J·凯恩斯1936年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中提出,即: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表示为一个函数,称为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消费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性之心理特征、社会习俗与社会制度,而后二者在短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动。客观因素包括利率与财政政策的变动等,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于是,凯恩斯得出结论,消费函数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函数。它的形状,取决于总收入和人的基本心理法则。人性的基本心理法则决定: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于是,大致可以想象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图形是,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消费与收入和就业量呈同增同减关系,但其波幅较后二者小。
消费函数,是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消费函数
总消费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数值对应关系。总财富和其他变量也常被认为会对消费产生影响。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α+βy, 式中,α为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整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简称:APC。APC=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