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故事:欧拉和杨乐

 我来答
实用科技小百科
2023-01-27 · TA获得超过41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7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2.6万
展开全部
【欧拉】
  欧拉是数学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 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杨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杨乐:以“诚恒”立身
  杨乐回忆校训对其本人求学时的熏陶引导及后来治学做人的深刻影响,以期进一步弘扬校训所蕴含的正能量,展示其对人格塑造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
  诚者,诚信;恒者,有恒心。60余年过去,母校所赋予的“诚恒”之道,我虽已别离一甲子仍不敢忘怀。
  1950年,我考入江苏省南通中学。这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当地许多人将它亲切地称之为“省中”,其中有敬意,更有自豪。
  1906年,在我的家乡,我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清末状元、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邀集通海五属官绅,共议设立公共中学校,以城北盐义仓旧基为校址,筹款建校,1908年2月落成。因系地方集资,定名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09年3月7日开学。这正是南通中学的前身。
  当年12月20日,张謇经过反复斟酌,亲笔手书“诚恒”二字为中学校训,上校训匾于礼堂。上匾之日,他说:“诚于做人,恒于学问,是为诚恒。”其后数年虽曾两易校训,但至1946年,仍恢复“诚恒”校训,沿用至今。
  在我的记忆中,“诚恒”之道赋予了南通中学厚重的人文精神。记得那时候的一次考试,老师发好试卷,就离开考场等待,直到考试结束。老师相信,“诚于做人”的南通中学生定能守住诚信的准则。
  而年轻的学生们的确不负所托,在南通中学6年,每一次考试,我从未发现身边有一位同学作弊造假,这种师生间的互信,正是一种“诚”。
  在南通中学,每一个学科都受到了重视,可以说,它的学风醇厚,每一位老师的教学态度真诚,绝不是为升学、为考试而教。60多年过去了,当年在生物课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达尔文进化论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这种对于学问的真诚亦深深影响了我。
  初二时,我对数学开始发生兴趣,逐渐立志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当时的数学老师陆颂石曾对我说:“在古代,中国的数学一直于世界,明代以后特别是近代却渐渐落后了。而今我们要赶上去,这是历史交给你们这一代的重任,唯有持之以恒,钻研再钻研。”他教会我的,便是“恒”,唯有通过许多的演算练习,不厌其烦的推导,方能走出做学问的正道。后来,我在函数研究中获得的一些进展,与中学时诸位老师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
  “诚恒”之道,用心深远。当下在教育界、科学界,“诚信”缺失的问题不断凸显,令人忧虑。对于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要自主创新,就要更加注重“诚信”,对于前人和他人的科研成果要给予尊重,要做自己的东西,否则只能亦步亦趋。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加强诚信的教育和建设,正是我们这一代学者的责任。而“恒心”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更是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许多年轻人以为,拿到博士学位就是成才。其实,这只是学术研究的入门,其后的10年才是决定其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考验着一个人的恒心。
  几年前,南通中学颜若愚老师挥笔写下一首五绝,寄赠给我。诗中写道:“青年精数理,遐迩仰荣名。驰贺鹏程启,攻关励老兵。”学术路上,昔日老师饱蘸激情的希冀,令我更感肩头责任。“诚于做人,恒于学问”,我愿以此“诚恒”之道与广大青年共勉,以此立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