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 洪秀全与曾国藩的文化观比较

谁能详细给一点资料,并给一点论点的提示。截止日期,今天中午... 谁能详细给一点资料,并给一点论点的提示。
截止日期,今天中午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09-11-10
展开全部
洪秀全对中国传统文化既否定又依恋,曾国藩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维护又超越;洪秀全对西方文化中宗教神学等予邓改造利用却缺乏全面认识,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加以抵拒的同时又对科技为主的物质文体予以认同,是二者文化观的主要分歧所在

从洪秀全和曾国藩这两个政治军事对手来看,洪秀全似乎更加相信上帝和天命,带有更为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世人的眼里往往成为一种异端。而曾国藩则更懂得中国社会,相信传统的力量和个人努力的重要。他用整体的文化品位和个人的人格力量,赢得了世人特别是文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政治斗争已成历史,而历史的选择则多少带有某种悲壮的色彩。但他们的文化选择则永远可以成为历史的借鉴。
一、曾国藩注重理学经世之术,成为儒生地主政治势力的代表。
曾国藩长期注重研习理学,开展以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交往,并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讲理学的士大夫群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际,他们聚集于湘军大营,形成了晚清文化史上重要的湘军文化集团,使湘军在对内、对外的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最终在他的周围聚集起一批死心塌地的追随者,使他能够集中力量对付太平天国,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二、曾国藩注意以捍卫名教为号召,迎合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信仰。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都有自己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对太平天国毁坏传统、扫除名教、摒弃孔学运动早已心存疑虑。曾国藩审时度势,用捍卫名教、承继国学传统的旗帜,沟通了众多知识分子的心灵,唤起他们共同的人生信仰和价值取向,是极富号召力的。这不仅赢得了道义的力量,而且赢得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心。
三、曾国藩注重网罗人才,形成了卓有见识的文化集团。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十分注意网罗和培植各类人才,特别是文化人才。到过太平天国的容闳在描绘湘军大营人才盛况时说:“当时各处军官,聚于曾文正之大营中者不下两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总督幕府中亦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怀才之士子,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溢美之词尽在其中,与他当年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截然不同。在湘军中,不仅曾氏重视人才,胡林翼、左宗棠等也极重视发现和搜求人才。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晚清文化界出类拔萃的人才,或为宿学名流,或为西学新人。他们虽无显达的名位,却是当时知识分子中最富信仰的部分,往往以一介寒儒历兵戈而成悍将,最终,大都成为湘军的军政骨干,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相比之下,洪秀全则显得十分可怜,几乎没有什么有作为的文化人进入他的帐下,就连李秀成也认为太平军的劣势在于“官兵多读书人,而太平军中无读书入”。
四、曾国藩注重个人人文品格的养成,使他具备了负重前行的意志和能力。
曾国藩既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又十分注重个人道德品行的修炼;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者和实践者,又深受湖湘文化的熏染,形成了他独特的个性品格。他在家书中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咬牙立志之诀。”曾国藩每次战败都遭人唾骂,“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同时他还强调要善“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而冷为要;则以耐闻为要”。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坚韧的心理素质,使得曾国藩具备了百折不挠、强毅奋发的品格。另一方面,曾国藩又继承了宋明儒家“慎独”的修身传统,养成了勤勉、谦谨的性格。曾国藩的一生正是遵照这些信条努力的,并达到了胜不骄、败不馁、居安思危、处变不惊的境界。他正是以这种品格赢得了世人的称誉,也赢得了“事业”的成功。倦理朝政、耽于奢糜、醉心宗教迷信的洪秀全,在个人修养上,不仅文化底蕴不足,品行炼砺也不够。要在个人品格上战胜曾国藩,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的努力也有差距。
汉拽丝
2009-11-10 · TA获得超过8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9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7万
展开全部
一个有民族意识,一个是汉奸。

“满清崛起东北,入主中华二百余载,其间热血之士,慨胄之胥溺,抱恢复之壮图,随时随地以发难者,不绝记载,而促其亡,以启后人之思,莫若太平天国。按洪杨诸子,起自金田,揭竿举义,纵横十余省,历时十余年,改正朔,易服冕,定制度,开科举。建国规模,亦已粗备。虽胜败非常,兴亡飙忽,然种族思想之磅礴,奇才异能之荟萃,革命建设之伟大,新制善政之俸施,炳炳麟麟,至今犹有生意。” (摘自白崇禧《翼王亭记》 1935/7/7 《新夜报》)

论疆域,太平天国曾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北等省建立国地方政权,实施过有效统治,如果加上遥奉太平天国为正朔的政权,则还有云南、贵州西,势力所及约半个中国,其相对稳定行政区划下统治过的人口累计在五千万到一亿之间。所谓的有效统治,最低限度要求建立过地方政权,任命过地方官员,并且实施过有效的治安、税赋管理,光是占几座城池,杀几个地主贪官,搞几次打富济贫,是不算数的。而历代其余农民起义,在大多数时间不是划地为城偏安一隅,就是居无定所四处流窜,无论是稳定疆域,御下人口,还是推行有效统治的时间、空间,都远远不能和太平天国相比。

论军事,太平天国攻下过600多座城池,自金田起义到大塘覆军,一共坚持了22年之久, 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几乎处在无日不战中,无论战略的层次(动辄跨省),战斗的规模,对手的强大(湘军、淮军+洋人,远胜历代那些腐朽官军和地主团练),还是著名将领和著名战役的数量,乃至兵种(步兵、骑兵、水军、工程兵)、武器(太平天国有自己的兵工厂、造船厂)、战术的多样性(冷热兵器结合的战术特色,大量独创的战法阵法),整个太平天国战史的宏伟与多样性,也不是历代能及的。

在当时,太平天国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的政体(不同于历代封建王朝的军师负责制)、官制、军制、法制、礼制,拥有自己的历法、服饰、徽帜、科举、印书、文书格式乃至文字、标点符号、绘画风格、医疗卫生组织,对内建立农业、商业、手工业的税赋制度,使用了自己的货币(太平天国钱币的质量远好于清朝的货币,直到天京失守后,湘军的老家湖南还有这种货币在流通),对外建立了海关关税制度,太平军攻占过的地区,及遥奉太平天国的起义政权,几乎遍及内地十八行省,影响力远及欧美、日本,在其主导中国对外贸易的几年间,将对英国的商业出口额推上了历史新高。。。。。。对后世,不管在精神还是实质上,太平天国都实现了汉民族的一次振兴,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大批辛亥革命党人都曾在很多场合表示过深受太平天国的影响、以太平天国后继者自居的思想,可以说太平天国起义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首先是民族革命,其次才是民主革命)。。。。。。。凡此种种,亦均非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可及。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洪仁玕(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宣传工作。他于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南京。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他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称为《资政新篇》。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 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简要内容: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资政新篇》没有成功实施的原因应该不是那些什么不符合中国当时国情之类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应该主要是因为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曾国藩等汉奸军军事包围压力过大,使得太平天国忙于军事,无法腾出时间具体实施,建立近代化的文明国家。

曾国藩忘记了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华夷之辨”,和君与民两者关系哪个是第一位的关系。

传统的儒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非君主一人之天下。所以武王伐纣是“吊民伐罪”,是正义的。

“民贵君轻”。

而统治阶级出于奴化人民的目的,他们要宣扬的“儒学”是天下乃君主家的私产。皇帝是乃是“君父”。这是颠倒了君主和人民的关系,天下应该是人民的天下,人民是国家的业主,朝廷只是个物业公司,皇帝是人民的“大管家”。当物业公司把社区当成自己的私产的时候,被判人民的时候,业主自然有权换掉物业公司,取回自己的社区。

曾国藩奉行的那套“忠君爱国”的儒学实际是统治阶级灌输的那套“奴学”,农民起义的首领或许有些也想当欺骗人民的皇帝的私心,但是至少都看透了那套“奴学”,知道那是皇帝骗人的,从这点上看,曾国藩和洪秀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洪秀全清楚的意识的自己是汉族,自己的民族遭受着另一个民族的压迫统治,所以拜祭了明孝陵。意思是继承了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民族独立的使命,后来孙中山也是如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拜祭了明孝陵。

曾国藩继续为压迫本民族的朝廷服务,维护背叛万民的朝廷。既不懂儒学也没有民族意识。就是一个汉奸。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oleiab
推荐于2018-05-23 · TA获得超过2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洪秀全是落拓书生,屡试不第,才想到利用迷信打个天下出来
曾国藩则是终生为提高汉臣在满清朝廷的地位而努力,
如果说文化观,自然是对文化的看法,你可以从洪的早中晚三期分别论述
曾国藩也是一样,三期,同样都是封建社会下的读书人,必然有共同之处
资料的问题,我不知道你是否在学校,现在大学的图书馆应该有许多类似的个人专辑或者史稿,晚清的著述尤其多,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文人的看法,但是至少可以从中看出两人的基本情况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菊风韵亦殊
2009-11-10 · TA获得超过119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6万
展开全部
一个小农意识,一个世代官僚,从这入手就行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