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奇的核动力鱼雷设计?
我国新奇的核动力鱼雷设计?
南华早报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称我国有科研人员提出过核动力鱼雷的概念。
从设计上说这还是挺新奇的,一般说起核鱼雷大众首先想到的是俄罗斯的波塞冬核鱼雷,这东西作为俄罗斯战略力量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相当神秘,极少有亮相。
而核动力鱼雷作为仅俄罗斯装备的武器,明显不符合现代军事主流。
其实南华早报报道的文章,来源于《水下无人系统学报》上的一篇论文,名为《一种水下潜航器用核反应堆电源概念设想》。
在这篇论文中,描述了一种体积较小、价格低廉的无人核动力潜航器。不过经过南华早报的报道,这个无人核动力潜航器就变成了“核动力鱼雷”。
从技术上来说,将无人潜航器描述为鱼雷倒也没什么错。鱼雷本身就是一种无人潜航器,这款核动力无人潜航器装上弹头它就是鱼雷。但潜航器的运用范围相当之广,若是只当成鱼雷使用,毫无疑问是在浪费它的实力。
在这篇论文的设想中,该核动力潜航器的航程能达到上万公里,实现200个小时的潜行。这上万公里的航程,足够这艘潜航器从我国东部沿海航行到美国西海岸。
而且因为是无人设备,这东西还可以当成一次性用品,里面的很多零部件都可以简化,能大幅度压缩成本。
核动力潜航器的运用
如果这种核动力潜航器能够实现,其在军事领域倒是有很广阔的运用前景。其中最实用的无疑是将其当做一种侦察设备。
它长达200小时的潜行时间足以让其在水下实现长时间的巡航,如果一处海域有几枚这样的潜航器,那这片海域的船只经过将无法逃脱它的监视。
亦或者是在重要航道上部署这种无人潜航器,敌人的舰队一旦经过这里就会被发现,这样敌人的舰队动向就会被我国掌控,从而让我国在战争中取得主动权。
而其上万公里的航程,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用船只或者是飞机飞到敌人控制的海域然后部署它,它可以自己去,这大大降低了潜航器被敌人发现的风险,以及我国的部署难度。
如果将其做成鱼雷,那它也会有很大的威胁性。其上万公里的航程以及200小时的潜行时间,让其成为了能封锁敌人航道的水雷。
将这款核动力鱼雷发射出去后,它能实现在航道上的长时间巡航,如果有敌舰经过就发起进攻。当然这种用法也有一些问题,那就是容易误伤民用船,毕竟航道上不止有军舰在跑。
核动力潜航器的技术难点
这种核动力潜航器在前景上很广阔,但在技术门槛上却很高。首先就是核动力的小型化问题。在这篇论文的设想中,潜航器的核反应堆需要压缩在200公斤以内,这显然已经超出了核技术上限。
像俄罗斯的波塞冬核鱼雷,直径1.5米,长度24米,大半个身子都是动力部,核反应堆的重量以吨计算。其次就是这款潜航器的导航问题了。
不单单是无人深潜器,现代的潜艇都很少用导航系统之类的东西。
因为导航连接潜航器,敌方很容易就能捕捉到它的痕迹。此外如果潜航器的深度足够深,无线和卫星通讯将无法穿透海面。
甚至就算潜艇或潜航器直接在海面航行,也有可能无法通过无线和卫星通讯和后方联系。因为海洋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背景板”,其内部有大约100分贝的背景音。
因此潜艇一般都是通过海底的地形图和陀螺仪来引导潜艇,并少量依靠卫星导航来辨别方向和定位。至于无人潜航器,一般的鱼雷都只有不到百公里的潜行距离,压根不需要导航。
如果这款无人核动力潜航器立项,它的导航问题会是技术门槛最高的问题之一。
如果它直接在海面上航行,敌人将很容易发现它。如果它在水下航行,那海洋洋流等现象将对它的航行造成影响。在无线以及卫星通讯全断的情况下,这枚无人潜航器的导航会完全成为一个玄学问题。
最后就是潜航器的“寿命”问题了。这篇论文设想的是一款价格足够低廉的无人潜航器,因此其很多地方都用了简化版的配置。比如说防止核泄漏的涂层直接用石墨,不再用稀土制造成的隔离板。
以这种思路,潜航器上一些关键电子设备的寿命就很可疑,毕竟核辐射对电子装置的破坏非常之强,而石墨厚度不够又很难隔绝核辐射,到时这款潜航器的使用小时数恐怕是以个位数来计算的。
2024-11-0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