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问答题目有哪些?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问答题目如下:
1、端午节的起源和哪个人物无关?
A. 屈原 B. 伍子胥 C. 曹娥 D. 白素贞 正确答案:D
解答: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除此之外,还有说法称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和孝女曹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虽然白娘子很美,但是她和端午节的起源无关!只是她在端午那日被许仙劝饮雄黄酒,现出了原形。
2、端午节要吃什么?
A. 饺子 B. 粽子 C. 月饼 D. 汤圆 正确答案:B
解答: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和民俗节日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节日食品。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中国人民喜欢用独特的饮食来表达每个节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3、以下不属于端午节习俗的是?
A. 沐兰汤 B. 避五毒 C. 赛龙舟 D. 放鞭炮 正确答案:D
解答:端午节有很多的别称,端阳节、重五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也体现了端午节的习俗的多样化。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在端午节,民间有“避五毒”的习俗,所谓五毒一般指的是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赛龙舟就不必说了!这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至于放鞭炮嘛,那主要是春节期间的习俗。
4、以下哪句诗词不是描写端午节的?
A.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B.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C.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正确答案:C
解答:“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此句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全词为“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词中也描绘了浴兰汤,系五彩丝线等端午节的习俗。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此句出自宋朝张耒(lěi)的《(和端午》。全诗为“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很明显,这是纪念屈原的一首诗。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此句出自元代文学家舒頔(dí)的《小重山·端午》。文中也表现了挂艾草、菖蒲,系五色丝线等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是描写的清明节的景象,出自唐代诗人杜牧。
5、“五毒”中不包含以下哪种动物?
A. 蛇 B. 蜈蚣 C. 蝎子 D. 蚊子 正确答案:D
解答:五毒一般指的是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