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德育工作

 我来答
花会凋零
2023-07-19 · 超过5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万
展开全部

关于如何加强小学德育作业可以从以下几点:

从社会大环境上说:

1.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给学生思想的形成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与旧、传统和现代的观念撞击中,人们原有的信念、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受到冲击,出现了“思想危机”和“”信仰危机“。

价值观念的混乱导致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的模糊,是非观念颠倒,享乐主义盛行,追星追赶潮流,生活方式的奢靡。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被抛弃,思想道德的基础出现了松散。

2.社会的环境没有形成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发展的氛围。当前,网络、影视、图书被垄断、武打、暴力、凶杀、性自由等充斥市场,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严重,各种游艺、娱乐、粗略庸俗色情的视频大量涌现。严重地腐蚀了青少年心灵的健康。

3.党内少数干部的腐败现象对学校德育工作起了消极的作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出现了极大的反差,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家庭教育的影响,一些家庭教育的失误也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养增加了难度。

是家庭教育发生倾斜。家长们过份地注重孩子们的身体而忽视了他们整个心灵的塑造;对孩子娇惯、袒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望子成龙心切,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思想品德培养;不少家长对孩子包办代替,使孩子们的自我生活能力、劳动的观念和技能技巧严重欠缺。

是家庭教育出现偏差。许多家长不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而是盲目攀比,一味地培养孩子的“特长”,使孩子们身心负担加重。

是家庭教育有时变态。当孩子们达不到家长的某种要求时,家长不是耐心地引导、说服,而是进行打骂,另外由于父母离异、外出打工等原因,对孩子撒手不管等等。这对孩子们品德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我们再说说学校教育。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教育起主导作用,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是如此。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德育目标的失衡。多年以来,我们在制定和表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时,一直存在问题。空洞的理论,政治的说教,德育目标不切实,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缺少评价方法。中小学各阶段应完成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达到的要求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评价指标,没有实现某个目标就过渡到了下一个阶段。

2、由于目标抽象笼统,广大中小学教师也不能使之具体化,就无法真正落实。德育内容不确定。我们的德育内容应该在充分考虑自己的国情、文化历史背景下,教育教学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在一定历史时期应是稳定和规范的。

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德育内容上常常是动荡和摇摆,不确定的,使学校德育出现走过场的倾向,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德育过程简单化。在学校德育过程上,我们很多学校都存在一些误区:

①以管代导。很多教师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管理,只要学校制定出各种规定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服贴贴。这种高压式的德育,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容易形成双重人格的现象

②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做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视德育为外在的东西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

③德育过程形式简化明显。德育过程没有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完整体系,而是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或某一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完成之后,常以表面性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德育,要么是“效果显著”、至于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到底是否发生了变化则无人问津。学生的灵魂和心智有多大改变,都是子虚乌有。

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德育和其他各育相比,对教师的知识素质、人格要求是较全面的。他们必须先为受教育者所认同,然后所进行的德育过程才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才能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完成德育的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不容乐观的。

班组建设培训
2024-12-26 广告
八九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八九点)是国内专业的咨询培训一体化服务提供商。作为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八九点始终致力于整合、传播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与实践成果。同时,不断总结、研究中国管理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对于中国企业具有实际意义、原创性的管理方...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班组建设培训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