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困惑

我感觉语文越来越学不走了,我是高二的学生,虽然也看了一些课外书,但好像没什么用,特别是阅读和写作,很让我伤脑筋,我都不知道怎么去提高了,我知道语文很重要,对其他科如政治历... 我感觉语文越来越学不走了,我是高二的学生,虽然也看了一些课外书,但好像没什么用,特别是阅读和写作,很让我伤脑筋,我都不知道怎么去提高了,我知道语文很重要,对其他科如政治历史都有帮助,有哪位高手可以帮帮我啊,希可以提高有效的方法迅速提高成绩,不胜感激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0225a91
2009-11-13 · TA获得超过81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6万
展开全部
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我认为没有一个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积累,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

一理解:

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 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也正是出于这 一原因,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三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

学语文难,难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积累,难在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理解、识记、运用”的方法,坚持多看、多思、多写,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
787725546
2009-11-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哈哈你好,我现读高一,你学语文应该古文较多吧。你可以上网看看百家讲坛。挺不错的,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容易记,哈哈我自己的小技巧,你试试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yx5024
2009-11-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6万
展开全部
对于语文,我认为应该自主学习和课程学习结合,特别是高中阶段,教学速度加快,很容易存在学不走或残缺等现象,所以,建议你多读课外书来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课前复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多学多练,基本就可以保证不落后啦,顺祝高考时金榜题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超级菜才
2009-11-13 · TA获得超过48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8万
展开全部
尽量上课记住喽
我高中的语文老师曾教我们阅读文章时要在脑海中放画篇,像过电影似的,这招真的很管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