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问题
1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①虽有槁暴(晒)②輮以为轮(使……弯曲)③吾尝跬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别)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资,禀性)⑥非利足也(走路)⑦筋...
1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有槁暴(晒)
②輮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跬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资,禀性)
⑥非利足也(走路)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渡)
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显彰(显著、清楚)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 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13、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6、为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17、为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 B.什么 C.语气助词 D.代词“之”
18、为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19、为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20、为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21、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展开
①虽有槁暴(晒)
②輮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跬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资,禀性)
⑥非利足也(走路)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渡)
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显彰(显著、清楚)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 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13、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6、为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17、为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 B.什么 C.语气助词 D.代词“之”
18、为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19、为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20、为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21、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文】
诗篇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诗人李白作。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编辑本段]【释义】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惟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编辑本段]【赏析】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关于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了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祎,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
关于广陵(扬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北岸重要都市和军事重镇。春秋末,吴于此凿邗沟,以通江淮,争霸中原。秦置县,西汉设广陵国,东汉改为广陵郡,以广陵县为治所,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曹魏设郡,移治淮阴。吴置广陵县于今扬州。西晋沿魏设广陵郡,隶徐州。初治淮阴,后移治射阳(今江苏宝应东)。东晋还治。广陵郡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城南四十里江滨有瓜洲镇,系扬子江中之沙碛,因其状如瓜而得名。长江自西北六合县流入,南对丹徒县之京口,两城隔江而对,南北呼应,共同构成拱卫上游京都建康的重镇。江面原阔四十里,后逐渐狭窄,至南北朝后期只阔二十里左右。东晋谢安镇广陵时,于城东二十里筑垒,名曰新城。新城北二十里有埭,是谢安为挡水在邵伯湖边所修的土坝。后人将谢安比作周代燕国的召伯,称此埭为邵伯埭。 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六年(225)伐吴,登广陵故城,临江叹曰:“天所以限南北也。”东晋时,以广陵控接三齐,青、兖二州刺史皆镇于此。咸和二年(327),苏峻、祖约之乱爆发,时郗鉴以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遂自广陵起兵平乱。太元二年 (377),谢玄为南兖州刺史,将南兖州军府从京口移至广陵,召募侨民组建北府兵。东晋南朝,因中原乱离,流民南渡,常置侨州郡于广陵。宋元嘉八年(431)于广陵郡置南兖州,齐、梁沿袭。北齐改为东广州,陈朝恢复为南兖州。北周灭北齐后改为吴州,仍为军事重镇,设置总管统领。隋初为扬州,置总管府,后改为江都郡,太守秩与京尹同。隋炀帝杨广数至江都,欲迁都于此。唐时先后改为兖州、邗州、扬州,后又改为广陵郡。
兖州地处鲁西南平原,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是山东省鲁西南大都市的经济中心。总面积651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人口60万,辖10镇2个街道办事处,492个行政村,30个居民委员会。2002年在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区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分别列第60位和第54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诗篇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诗人李白作。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编辑本段]【释义】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惟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编辑本段]【赏析】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关于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了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祎,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
关于广陵(扬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北岸重要都市和军事重镇。春秋末,吴于此凿邗沟,以通江淮,争霸中原。秦置县,西汉设广陵国,东汉改为广陵郡,以广陵县为治所,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曹魏设郡,移治淮阴。吴置广陵县于今扬州。西晋沿魏设广陵郡,隶徐州。初治淮阴,后移治射阳(今江苏宝应东)。东晋还治。广陵郡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城南四十里江滨有瓜洲镇,系扬子江中之沙碛,因其状如瓜而得名。长江自西北六合县流入,南对丹徒县之京口,两城隔江而对,南北呼应,共同构成拱卫上游京都建康的重镇。江面原阔四十里,后逐渐狭窄,至南北朝后期只阔二十里左右。东晋谢安镇广陵时,于城东二十里筑垒,名曰新城。新城北二十里有埭,是谢安为挡水在邵伯湖边所修的土坝。后人将谢安比作周代燕国的召伯,称此埭为邵伯埭。 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六年(225)伐吴,登广陵故城,临江叹曰:“天所以限南北也。”东晋时,以广陵控接三齐,青、兖二州刺史皆镇于此。咸和二年(327),苏峻、祖约之乱爆发,时郗鉴以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遂自广陵起兵平乱。太元二年 (377),谢玄为南兖州刺史,将南兖州军府从京口移至广陵,召募侨民组建北府兵。东晋南朝,因中原乱离,流民南渡,常置侨州郡于广陵。宋元嘉八年(431)于广陵郡置南兖州,齐、梁沿袭。北齐改为东广州,陈朝恢复为南兖州。北周灭北齐后改为吴州,仍为军事重镇,设置总管统领。隋初为扬州,置总管府,后改为江都郡,太守秩与京尹同。隋炀帝杨广数至江都,欲迁都于此。唐时先后改为兖州、邗州、扬州,后又改为广陵郡。
兖州地处鲁西南平原,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是山东省鲁西南大都市的经济中心。总面积651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人口60万,辖10镇2个街道办事处,492个行政村,30个居民委员会。2002年在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区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分别列第60位和第54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展开全部
12、D ②煣,用火烤,使……弯曲。③跂,踮起脚尖。④致,到。
13、C 知-智 生-性 暴-曝
14、B 其他三个是介宾结构后置句
15、A 定语后置句,其他三个是宾语前置句
16、C
17、A 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18、B
19、C
20、D
21、B ①⑤⑥代词,②动词,④定语后置标志,⑦结构助词,的 ⑧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C 知-智 生-性 暴-曝
14、B 其他三个是介宾结构后置句
15、A 定语后置句,其他三个是宾语前置句
16、C
17、A 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18、B
19、C
20、D
21、B ①⑤⑥代词,②动词,④定语后置标志,⑦结构助词,的 ⑧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2、D 13、c 14\b 15\a 16\c 17\a 18\b 19、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