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以前的皇帝多用谥号称呼,唐以后的则多用庙号称呼?

比如说,称司马炎为晋武帝,而不是晋世祖。称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唐文帝。... 比如说,称司马炎为晋武帝,而不是晋世祖。
称李世民为唐太宗,而不是唐文帝。
展开
匿名用户
2009-11-18
展开全部
一般来说,帝王的谥号最后一字往往是“王”或“帝”,而且从时间上看,唐以前的皇帝由于谥号还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两个字),所以多用谥号称皇帝,如周文王、汉景帝等等。唐到宋元时期,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的皇帝的谥号字数增加到 十多个字,于是一般都用庙号称皇帝,庙号最后一字不是“祖”就是“宗”,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明朝末期到清朝时期,由于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故常用年号称皇帝,如崇祯、康熙、光绪等等。~~
avgust
2009-11-18 · TA获得超过17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4万
展开全部
习惯吧,就像你为什么走路先迈左腿而不是右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李幸村
2009-11-18 · TA获得超过15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9万
展开全部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於商朝。周朝时庙号制度废止,推行谥号。秦始皇以为谥号制度“以臣议君,子议父”,很专制地把谥号也废止了。汉朝建立后,承袭了谥号、庙号制度,但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祖”一般是特设给开国君主的,后嗣君主“有德者”为宗。)的标准,不是所有皇帝都可以有庙号,但是无例外的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唐朝以后庙号就滥了,除极个别在位时间过短,或有特殊原因(如明太祖的孙子)的,都有庙号,才有可能都使用庙号。同时,我们从《通鉴》上可以看到,皇帝的谥号自唐代以后越来越复杂,用“谥号”称呼也因此越来越不方便;亦只能用庙号称呼。
到明清两代,皇帝一生基本只用一个年号,习惯上多以其年号称呼。但事实上,具体称什么是分场合的。比如《清史稿》中绝对不会称乾隆,而只会称“高宗”。评书、小说中也有称唐太宗为“贞观天子”的。有一点可以大体确定的是,自李唐以后,基本上没有人用“谥号”称呼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