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起因是什么?
1、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席卷日本,造成大批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势力迅速壮大。
2、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遭受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经济凋敝,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在此期间,德国法西斯势力——希特勒纳粹党利用人们的不满情绪,通过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周密的组织工作迅速崛起,于1932年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3、1939年3月16日,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被德军占领。法西斯德国与英、法大战的条件已经具备,德、意成为了欧洲战争策源地,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不可避免。
扩展资料
1、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3、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资料:二战策源地如何形成-人民网
社会根源
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
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
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而无暇东顾的时机,来夺取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在欧洲,德国从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至1939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意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参战”的态度。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爆发的原因 :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
三十年代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因此“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
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因此,制止法西斯发动的地区性局部战争,成为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的首要问题。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再到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二战正式爆发,说明德、日、意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蓄意发动侵略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祸水东引”和“祸水西纵”则都起了推波助谰作用。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无疑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苏联在1939年春夏以后的中立自保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祸水西纵,也促发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社会根源
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
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
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而无暇东顾的时机,来夺取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在欧洲,德国从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至1939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意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参战”的态度。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