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恢复期为什么会头晕 10
展开全部
吃藕节。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B6,葡萄糖酸锌。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内血管破裂致脑实质内出血。脑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少数为其它原因所致,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脑底异常血管网及脑动脉炎等。脑出血多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基底神经节,其次在脑桥及小脑等处,其发病率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10%~40%。随着年龄增高,其发病率也增高,男女比例为1:1.67,死亡率高。
一般指高血压脑出血的处理。
本病中医诊断为中风,多因肝阳上亢,或风痰湿阻,或气血瘀滞致清窍蒙蔽,而出现脑神疾病。
临床表现
1.发病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最多见。
2.多在白天情绪紧张、过度用力、过分兴奋及使劲排便时发病。
3.起病急骤,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4.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随即有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
5.发病时血压多有增高,重症者合并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呈咖啡色。
6.体格检查,依据出血部位不同,体征各异:内囊出血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脑桥出血轻者有交叉性瘫痪,重者四肢瘫痪,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小脑出血有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
诊断
一、基本检查
1.CT检查 发病后立即行电子计算机断层X射线摄影(CT),立即出现高密度影,可与脑梗死鉴别。同时, CT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脑移位及有无破入脑室系统。
2.腰穿脑脊液检查 无CT的单位或无明显颅压增高的患者可慎重进行腰穿,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呈血性。
二、进一步检查
脑血管造影 适用于寻找出血原因,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等。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极少需作脑血管造影术。
三、诊断要点
1.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起病急,出现有头痛、 呕吐、昏迷、偏瘫、失语等。
2. CT扫描立即出现高密度影。
3.本病需要注意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性昏迷、肝性昏迷、尿毒症、急性酒精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CO中毒等鉴别。
4.本病的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褥疮等。
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
1.脑出血发病后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需搬动,尽量保持平稳,绝对卧床。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3.密切观察血压、呼吸、瞳孔情况,轻轻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尿潴留时给予导尿。
4.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肺炎及尿路感染。
5.保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处理。
三、西医治疗
四、中医治疗
五、进一步治疗
大脑出血血肿超过40ml,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0ml,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六、恢复期治疗
脑出血恢复期治疗与脑血栓形成同,原则上应尽早开始。
西医治疗
1.脱水降颅压,抗脑水肿:可选用一种或两种交替。
30%甘露醇 125~250ml,静脉滴注,6~8小时1次。注意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0%复方甘油 50O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速尿20 ~40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
2.降压药:如收缩压在20OmmHg以上时。可使用25%硫酸镁10ml,肌注。
3.护胃,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下列一种:
西米替丁0.2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
雷尼替丁5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二便失禁,颜面潮红,呼吸气粗,口臭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活血止血。至宝丹、羚羊角汤加减。
2.风痰湿阻,气滞血瘀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白腻,脉沉滑缓。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行气活血。涤痰汤、苏合香丸加减。
后遗症期中医治疗
半身不遂:
1.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肢体偏废,软弱无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弱。益气,活血,通络。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2.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疼头晕,面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硬有力。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
语言不利:
1.风痰阻络证:语言窃涩,肢体麻木,脉弦滑。核风除痰,宣络通窍。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2.肾精亏虚证:心悸气短,腰膝酸软,音暗失语。滋阴补肾利窍。代表方:地黄饮子加减。
3.肝阳上亢,痰邪阻窍: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苦面赤,胸脘痞闷,呼吸气粗,痰声漉漉,舌红苔腻,脉弦滑。清肝化痰熄风。代表方:天麻钩膝饮加减。
口眼喎斜:
祛风,除痰,通络。代表方:牵正散加减。
二、针刺治疗
对中风脑出血闭证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可选: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对脱证则用艾炷灸之,可选关元、神阙(隔盐灸),壮数宜多;半身不遂者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口眼斜喎者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选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等穴。
三、单方验方
1.安宫牛黄丸 每次 1丸,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一疗程。
2.龙琉醒脑颗粒剂 每次1包,每日2~3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一疗程。
疗效评定
一、有效
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CT检查高密度影消失,水肿带消失。
二、恶化
生命体征不稳定,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内血管破裂致脑实质内出血。脑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少数为其它原因所致,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脑底异常血管网及脑动脉炎等。脑出血多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基底神经节,其次在脑桥及小脑等处,其发病率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10%~40%。随着年龄增高,其发病率也增高,男女比例为1:1.67,死亡率高。
一般指高血压脑出血的处理。
本病中医诊断为中风,多因肝阳上亢,或风痰湿阻,或气血瘀滞致清窍蒙蔽,而出现脑神疾病。
临床表现
1.发病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最多见。
2.多在白天情绪紧张、过度用力、过分兴奋及使劲排便时发病。
3.起病急骤,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4.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随即有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
5.发病时血压多有增高,重症者合并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呈咖啡色。
6.体格检查,依据出血部位不同,体征各异:内囊出血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脑桥出血轻者有交叉性瘫痪,重者四肢瘫痪,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小脑出血有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
诊断
一、基本检查
1.CT检查 发病后立即行电子计算机断层X射线摄影(CT),立即出现高密度影,可与脑梗死鉴别。同时, CT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脑移位及有无破入脑室系统。
2.腰穿脑脊液检查 无CT的单位或无明显颅压增高的患者可慎重进行腰穿,脑出血患者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呈血性。
二、进一步检查
脑血管造影 适用于寻找出血原因,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等。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极少需作脑血管造影术。
三、诊断要点
1.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起病急,出现有头痛、 呕吐、昏迷、偏瘫、失语等。
2. CT扫描立即出现高密度影。
3.本病需要注意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性昏迷、肝性昏迷、尿毒症、急性酒精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CO中毒等鉴别。
4.本病的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褥疮等。
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
1.脑出血发病后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需搬动,尽量保持平稳,绝对卧床。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3.密切观察血压、呼吸、瞳孔情况,轻轻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尿潴留时给予导尿。
4.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肺炎及尿路感染。
5.保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处理。
三、西医治疗
四、中医治疗
五、进一步治疗
大脑出血血肿超过40ml,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0ml,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六、恢复期治疗
脑出血恢复期治疗与脑血栓形成同,原则上应尽早开始。
西医治疗
1.脱水降颅压,抗脑水肿:可选用一种或两种交替。
30%甘露醇 125~250ml,静脉滴注,6~8小时1次。注意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0%复方甘油 50O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速尿20 ~40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
2.降压药:如收缩压在20OmmHg以上时。可使用25%硫酸镁10ml,肌注。
3.护胃,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下列一种:
西米替丁0.2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
雷尼替丁5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二便失禁,颜面潮红,呼吸气粗,口臭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活血止血。至宝丹、羚羊角汤加减。
2.风痰湿阻,气滞血瘀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白腻,脉沉滑缓。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行气活血。涤痰汤、苏合香丸加减。
后遗症期中医治疗
半身不遂:
1.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肢体偏废,软弱无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弱。益气,活血,通络。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2.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疼头晕,面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硬有力。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
语言不利:
1.风痰阻络证:语言窃涩,肢体麻木,脉弦滑。核风除痰,宣络通窍。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2.肾精亏虚证:心悸气短,腰膝酸软,音暗失语。滋阴补肾利窍。代表方:地黄饮子加减。
3.肝阳上亢,痰邪阻窍: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苦面赤,胸脘痞闷,呼吸气粗,痰声漉漉,舌红苔腻,脉弦滑。清肝化痰熄风。代表方:天麻钩膝饮加减。
口眼喎斜:
祛风,除痰,通络。代表方:牵正散加减。
二、针刺治疗
对中风脑出血闭证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可选: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对脱证则用艾炷灸之,可选关元、神阙(隔盐灸),壮数宜多;半身不遂者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口眼斜喎者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选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等穴。
三、单方验方
1.安宫牛黄丸 每次 1丸,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一疗程。
2.龙琉醒脑颗粒剂 每次1包,每日2~3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一疗程。
疗效评定
一、有效
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CT检查高密度影消失,水肿带消失。
二、恶化
生命体征不稳定,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